历史沿革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我国较早从事材料工程研究以及人才培养的单位之一,是在原洛阳建筑材料工业学校传统优势专业(硅酸盐工艺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195618日,电力工业部创建三门峡水力发电学校并首次招生451人,是年113日,三门峡水力发电学校迁至洛阳,更名为洛阳水力发电学校。1957222日,建筑材料工业部接收洛阳水力发电学校,改名为洛阳地质勘探学校;1958211日,建筑材料工业部、建筑工程部和城市建设部合并成为新的建筑工程部,3月学校更名为建筑工程部洛阳建筑材料工业学校,设硅酸盐工艺和建筑材料机械设备两个专业,初步完成了学校专业发展方向的选择。619日,建筑工程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洛阳建筑材料工业专科学校,7月学院的前身硅酸盐工艺专业科建立。1961年我国因自然灾害进入困难时期,是年5月建筑工程部决定学校停办保点,教学活动中断。19634月,建筑工程部决定学校复改为洛阳建筑材料工业学校,硅酸盐工艺专业随之恢复招生。196576日,建筑材料工业部将学校更名为洛阳玻璃厂半工半读中等技术学校,增设玻璃纤维专业。19666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再次停办。197582日,河南省革委会批准恢复洛阳玻璃厂半工半读学校,校名改为河南建筑材料工业学校,在河南建材系统内招生。1979623日,学校划归建筑材料工业部领导,恢复改称洛阳建筑材料工业学校,同时确立了面向建材、服务社会、服务时代的办学宗旨。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1980年起硅酸盐工艺专业面向全国招生,是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首批重点中等专业学校;1984年增设玻璃工艺专业。1984104日,学校再次恢复改称洛阳建筑材料工业专科学校;19852月,在硅酸盐工艺专业科的基础上组建无机材料系,设水泥和玻璃工艺两个专业,1989年增设陶瓷和耐火材料专业;19922月,无机材料系更名为材料工程系,设硅酸盐工艺专业(下设水泥、玻璃、陶瓷和耐火材料四个专业方向)。199362日,学校更名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1996年增设环境治理工程专业,199735日,国家教育委员会确定学校为示范性普通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1999年增设建筑装饰材料与工程专业,2001年增设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2004年增设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2005年增设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20041022日,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2005年学校将5个专科专业更名(注: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更名为材料工程技术,环境治理工程更名为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更名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复合材料与工程更名复合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建筑装饰设计与工程专业更名为装饰艺术设计。);20064月学校系部专业调整,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划入新组建的环境化学系,复合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专业并入高分子材料与应用技术专业,以高分子材料与应用技术专业复合材料方向招生。20073月学校升格洛阳理工学院,20084月材料工程系改名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所属建筑装饰设计与工程专业划入艺术设计系。201411月学校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划入新组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6个本科专业和1个专科专业(注: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材料物理、焊接技术与工程。材料工程技术(专科))。60多年建材行业办学的耕耘,学院专业领域不断拓宽,形成了学科方向更加完整、综合实力更强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