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教师队伍简介

发布时间:2025-05-23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郭福全,安徽阜阳人,1998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物理与化学专业,获得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聚合物改性。现为洛阳理工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河南工业大学材料学硕士生导师。2010年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洛阳理工学院首届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主持获得河南省科技厅鉴定成果4项,获得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项并向企业实现科技成果转化1项,发表SCI和EI收录论文30余篇,获得河南省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3项,编写教材3部。

4FC33

    朱新军,河南西平人。2002年郑州大学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获本科学士学位;2002年-2005年在洛阳北方企业集团工作;2008年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2012年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现为洛阳理工学院 副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系主任。主持完成河南省科技攻关等科研项目共计6项,河南省科技厅鉴定成果4项;第一发明人获得授权专利3项,专利转化1项;第一作者发表SCI、中文核心等论文6篇,引进项目经费120万元。现研究方向为:高分子合成、功能化改性,Low Dk- Low Df高分子材料合成及应用,核壳橡胶,环氧固化剂SMA合成及应用,高分子材料组分鉴别。

5CC82



    徐亚娟,河南襄城县人,2008年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专业毕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环氧树脂的增韧改性及复合材料的制备。参与完成省级及以上项目5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刘少兵,男,1979年12生,湖北广水人,博士,副教授,毕业于郑州大学材料学专业,主要从事高分子合成与应用的研究。主持或参与了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创新人才计划以及国家863等项目10余项,主持多项横向项目,到账经费175万元;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厅科技成果二等奖、优秀科技论文奖等奖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件,授权发明专利4件。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B: Polymer Physics》、《Polymer Engineering & Science》、《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新型建筑材料》、《材料导报》、《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等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4篇,EI收录2篇。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结构与性能之间构效关系有深入研究。长期从事产学研活动,任多家企业研发中心首席专家,并创立多家减水剂行业科技型企业。

3CDB3

    胡骥,男,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访问学者,长期从事锂/锌电池新型高性能电解质系统的研究,成果丰硕。先后主持结项1项河南省高层次人才国际化培养资助项目、2项河南省科技攻关 (工业) 项目、1项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1项河南省博士后科研启动资助项目、及2项横向科研项目,项目成果通过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作为第一/通讯作者先后发表SCI收录科研论文十余篇,其中中科院1区收录论文6篇,单篇最高被引达122次。作为第一发明人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项。作为第一指导教师带领学生获得“互联网+”、“挑战杯”及“移动互联”等多项创新创业竞赛奖,并获评省级优秀创新创业指导教师。

   谢富春,河南郸城人。2006年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同年到洛阳理工学院任教。现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副教授,专业方向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材料的合成、改性及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引进横向经费120余万元;曾获洛阳市优秀教师及洛阳理工学院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周思凯,河南淮阳人。2001年河南科技大学高分子专业毕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2006年郑州轻工业大学材料学专业毕业,获得工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高分子材料与复合材料的改性。现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教师,副教授。参与国家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基于聚合物的金纳米化学》,参与省部、地厅级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曾获得河南省优秀学术论文成果奖二等奖,发明专利3项。

450DA

    李治国,河南孟津人。2003年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专业毕业,获得工学硕士学位。2012年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专业毕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高性能橡胶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开发、汽车轮胎与胎面胶的高性能化及有限元建模仿真。现为洛阳理工学院高级工程师。完成多项重点项目开发,填补了浙江省子午线轿车轮胎结构设计有限元分析系统的空白,满足了高性能轮胎结构设计开发的需求,使轮胎力学仿真水平保持在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主持和参与地厅级项目10多项。先后在《RSC advances》、《Polymer International》等SCI以及中文核心期刊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

4384F

    


    杜丽媛,河南卢氏人。2006年合肥工业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毕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主要从事新型聚双环戊二烯材料及相关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应用开发。

    

    贾汝锋,河南郏县人。2022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先进制造专业(高分子方向),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高分子合成、高分子加工、有限元分析等。现任洛阳理工学院教师,高级工程师。以第一完成人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授权专利30余项,出版专著1本,发表论文7篇。主持完成多项产学研项目,引进经费300余万。曾获得中国先进技术转化应用大赛优胜奖、郑创汇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月赛一等奖、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二届军民协同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等荣誉。曾荣获荥阳市优秀科技创新人才等称号。

5A33F


    李莹莹,河南孟津人。2001郑州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毕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2013年郑州轻工业大学材料学专业毕业,获得工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聚合物材料改性、塑料模具设计和成型,现为讲师。担任《塑料模具设计》、《功能高分子材料》授课任务,指导学生各类实习及毕业设计。主持完成首届《塑料模具设计》应用型课程建设;主持完成多项教研项目;发表多篇相关教研论文。曾获得校级教研项目二等奖、优秀党员、教学质量优秀奖和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等荣誉。


    彭琦,河南鹤壁人,2005年郑州大学材料学专业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聚合物材料改性及成型,现为讲师。担任《聚合物成型工艺学》、《物理化学》授课任务,指导学生各类实习及毕业设计。曾获得学院首届青年教师教学能手、优秀党员、教学质量优秀奖等荣誉。


    范吉昌,河南西华人。2003年郑州大学固体力学专业毕业,获得工学硕士学位。2012年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毕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高分子材料的成型工艺新理论与新方法,参与完成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何茜婵,河南洛阳人,2011年中原工学院纺织工程专业毕业,获得学士学位。2018年郑州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为洛阳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天然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生物医用及功能性高分子材料、聚合物先进加工成型。2023年9月~2024年9月,以访问学者身份,前往韩国全北国立大学进行交流学习。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青年项目)、河南省国际合作项目、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等10余项;主持洛阳市社会发展专项项目(医疗卫生)1项;主持多项校企横向科研项目;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1项。先后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乔玉辉,河南宜阳人,2013年中原工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毕业,获得学士学位。2021年郑州大学工程力学毕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微孔塑料制造及应用。现为洛阳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2016年9月~2018年9月,以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身份,前往多伦多大学进行交流学习。参与国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河南省重点研发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研发项目、河南省外专局项目等近10项;主持完成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1项;先后在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 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Process Biochemistry, Journal of Polymers and The Environment, Colloid and Polymer Science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现研究方向为聚合物先进加工成型、微孔塑料制造及应用、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复合材料制备及应用,柔性传感器制备及应用。

    

    邱晓庆,河南汝州人。2018年河南大学分析化学专业毕业,获得理学硕士学位。2022年河南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毕业,获得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阻燃功能材料。现为洛阳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目前主持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一项,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Composites Communication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7余篇。


    严红超,湖北孝感人。2015年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毕业,获得工学硕士学位。2021年华中科技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毕业,获得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超分子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应用。参与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参与省级项目3项。先后发表学术论文8篇,申请或授权专利3篇。


    杨建辉,2012年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获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2022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获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有机发光功能材料、高分子材料合成与表征。现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系讲师。曾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两项,主持河南省自然基金项目一项,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计划一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主要承担《高分子材料学(双语)》、《塑料模具设计》等课程的教学及指导学生生产实习、毕业论文工作。


    余志强,河南项城人,2013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现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职称讲师。主要从事聚双环戊二烯(PDCPD)材料相关方向的研究,在双环戊二烯聚合催化剂合成、功能化、复合改性以及工程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相关领域授权专利10多项,发表论文10多篇,相关科研项目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