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李乐康,男,群众,洛阳理工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B210108班,现任班级学习委员。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主持一项国家级创业训练项目,荣获国家级奖项一项、省部级及其他各类奖项十余项。与老师合作发表SCI论文一篇。获三好学生、先进个人、优秀志愿者等校市级表彰十余次,累积志愿服务时长558小时。
推荐理由:李乐康同学品学兼优,矢志创新,勇攀高峰,成果丰硕。在创新创业大赛中屡获佳绩,展现卓越才能。他勤奋刻苦、乐于奉献的精神,为师生树立了榜样,激励着更多青年学子奋发向前。
古语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作为一名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学生,他深知学习之路漫长而艰辛,需要不断积累知识,不断探索创新。在过去的学习和实践中,他始终秉持着勤学苦读,学以致用的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他相信,世上没有白费的努力,也没有碰巧的成功,看似无心插柳,其实都是水到渠成。
学习方面,他本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精神,脚踏实地,努力拼搏,不断进取。学习上遇到问题及时在课间请求老师指导,作为班级学习委员,课余时间经常和同学探讨学业知识,巩固课程内容。经过不断的努力后,最终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在2023至2024学年智育及综合成绩均位列专业第一,并曾在2022至2023学年中智育成绩位列第三,综合成绩位列第一,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入学以来,累计获得校级三好学生、劳动教育月先进个人等表彰十余项。
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他积极联系专业老师参与科研项目,跨学院组建创新创业竞赛团队,在指导老师的帮助和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发表SCI论文一篇,并成功立项国家级创业训练项目。作为项目负责或核心成员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河南赛区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获2024年“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获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河南赛区选拔赛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三项;获第十届“创青春”河南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获黄廷方/信和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一等奖等。在学科竞赛中,作为队长曾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三等奖,这是我校首次在该赛事上获奖;荣获专业设计大赛特等奖、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一等奖等。
在不断的学习和参与到竞赛的过程中,他收获颇丰,不论是团队协作还是个人的专业能力都有了质的飞跃。他深刻体会到,知识的海洋没有边界,每一次探索都是对自他极限的挑战。在科研实践中,他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让他更加坚信,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在团队协作中,他学会了倾听与沟通,尊重每位成员的意见,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共同克服困难,实现目标。这些经历让他认识到,团队合作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将个体的力量凝聚成不可战胜的集体力量。每一次竞赛的胜利,都离不开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和无私奉献。
他始终坚信,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源泉。在探索的过程中上,他不断尝试,勇于突破,将创新思维融入学习和实践中。他深知每一次创新尝试都可能面临失败,但正是这些失败,磨练了他的意志,丰富了他的人生经历。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他将继续保持这种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他将把在大学期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他也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国家、社会和学校的培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时代要求青年在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中完成自育、自悟、自强。他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大学三年以来,一直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一员,始终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积极参加洛阳市牡丹节龙门高铁站文明助行、共青团洛阳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志愿服务等志愿活动累计100余项,获得两次校级优秀志愿者称号,两次市级优秀志愿者表彰,在三下乡社会实践中被评为优秀个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558小时。入学以来,他积极响应社会号召,多次参与献血,并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多次参与校园安全巡逻队伍、核酸检测工作者及注射疫苗志愿者等志愿服务活动,切实值好每一班岗,助力校园安全防线构建。
在大一时,他在防艾情景剧中饰演主角,生动形象的角色给观众朋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年暑假,他积极参与到向日葵暑期支教团中,对有学习需求但碍于疫情困难的小朋友们进行线上教学,期间担任物理小讲师一职,收获家长们的一致好评。此外,他还作为“为爱行”云辅导及调研可降解塑料实践团的核心成员,积极参与到“三下乡”社会实践中,获院级一等奖,为大二暑假的“三下乡”社会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我校第十五届青年志愿协会雷锋月答辩中,他作为汇报人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争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在大二暑假,他协助团委老师统筹安排“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并组建“携手打破固有认知,让世界看见女性力量”宣讲团,采访了“兵妈妈”乔文娟,展开社会调研和社区宣讲,有效调研问卷超千份,在中青网、未来网等平台发布宣传文稿及视频,累计点击量破千,最终获得校级二等奖。
这些丰富的社会实践经历,不仅让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含义,通过参与各类实践活动,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每一次的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都是对心灵的洗礼,让他更加明白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在不断的实践中,他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如何将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他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青年学生,不仅要学会书本上的知识,更要学会如何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未来,他将继续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将社会实践作为一种习惯,不断提升自己,服务社会,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使命和担当。他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能够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也为自己的青春留下无悔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