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瓷语传薪火,青春筑乡情

发布时间:2025-07-16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两个结合”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洛阳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瓷语传薪火,青春筑乡情”暑期社会实践团,于7月4日至10日奔赴基层一线,开展为期一周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洛理学子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探寻中华文明根脉,致力非遗时代焕新,躬身实践求索“两创”路径,将青春力量融入文化传承伟业,勇担服务国家战略的青春使命。

活动伊始,实践团走进洛阳市文化馆,在非遗传承人讲解中触摸剪纸、皮影等传统技艺的温度,感受非遗背后的文化基因。随后,团队先后探访牡丹瓷博物馆与唐三彩博物馆,通过观摩千余件馆藏珍品、聆听文物修复故事,深入了解洛阳陶瓷从盛唐至今的发展脉络,直观感受“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技艺魅力。

为近距离学习传统工艺,实践团分别前往李学武牡丹瓷工作室与董强峰古陶器工坊拜师学艺。在匠人指导下,队员们亲手体验拉坯、上釉、烧制等工序,在泥土与火焰的交融中,体会“千锤百炼出精品”的工匠精神,同时,队员们也带着往年整理的工艺笔记,重点关注釉料配方演变与现代修复技术,让专业学习更有针对性。

实践后期,团队将非遗课堂搬进平顶山市矿工路小学。吸取往年经验,今年着重设计分层教学:为低年级学生准备超轻黏土制作,用色彩游戏传递陶瓷美学;为高年级开设知识问答,结合历史故事讲解非遗价值。

与此同时,团队还在洛阳市国宝社区开展非遗知识宣讲,通过图片展示、实物讲解,让居民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让宣讲更接地气。

此次活动以“学、悟、传”为主线,在加深青年学子对非遗文化理解的同时,更让传统文化在互动中焕发新活力。同时,本次活动既对往年实践进行了延续与升级,又表明了青年学子传承陶瓷非遗的坚定决心。它不仅生动诠释了学子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更通过持续优化的实践模式,为守护文化根脉、激发大众文化自觉提供了青春方案。团队将继续带着经验沉淀前行,让千年陶瓷文化在代代接力中焕发持久活力。

(一审:吕梦菲    二审:员星    三审:陈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