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实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服务中提升能力、增强责任感,洛阳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洛知行力”乡村振兴实践团新安县小组前往新安县正村镇双溪村执行道路测绘专项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考察、深入访谈及与村委会干部交流等方式,团队全面调研当地道路交通发展状况。调查结果表明,道路运输瓶颈严重制约发展,豫西地区道路建设与修复问题显著,极大限制当地农产品运输和销售,导致流通效率降低,阻碍乡村振兴进程。在此背景下,探寻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新方法,切实推动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首先,在7月中旬这一关键时间节点,洛阳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洛知行力”乡村振兴实践团新安县项目组的负责人武亮锦带领项目组成员,专程前往新安县正村镇,开展了一场针对道路测绘的专业培训活动。在此次培训中,特别邀请新安县乡村振兴道路项目的负责人亲临现场,为大家进行了详尽的道路测绘安全知识讲解。通过此次讲解,项目组成员不仅深入了解了各类测绘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还系统掌握了道路测绘和道路设计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巧。此外,邀请新安县正村镇双溪村村委会主任冯亚冬讲解本条乡村振兴道路的立项、施工、验收以及本条产业道路所带来的产业价值,双方还就接下来的实测工作计划进行了充分协商,并初步确定了具体的安排和步骤,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践团员与工作人员以及村委会主任研讨
其次,为了确保后续道路设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洛阳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洛知行力”乡村振兴实践团新安县组积极与相关工作人员展开紧密合作,共同前往事先经过充分商议并确定的具体路段,进行细致入微的实地测量和全面的数据采集工作。在这一系列的实测活动中,洛阳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洛知行力”乡村振兴实践团新安县组通过专业的测量工具和严谨的工作流程,能够获取到该路段最为真实、准确的一手资料和详实数据。这些宝贵的数据将作为后续道路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和参考依据,为设计工作的顺利推进和高质量完成提供坚实有力的数据支撑,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然后,洛阳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洛知行力”乡村振兴实践团新安县组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与施路方项目的负责人展开了深入且全面的沟通。双方在沟通过程中始终保持紧密的配合,共同投入到长达两公里的道路详细测绘工作中。在这一细致入微的测绘过程中,洛阳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洛知行力”乡村振兴实践团新安县组不仅对道路的宽度、坡度、曲率等各项基础参数进行了精确且严谨的测量,确保数据的准确无误,还就道路沿线的地形地貌、交通流量、植被分布等关键因素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分析,力求掌握每一个可能影响道路安全和通行效率的细节。
在此基础上,洛阳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洛知行力”乡村振兴实践团新安县组与施路方项目团队携手合作,共同制定了科学合理且具有前瞻性的护栏设计方案。该方案不仅充分考虑了护栏在保障交通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还注重护栏与道路环境的和谐相融,力求在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和安全性方面发挥最大效能。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和精心设计,洛阳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洛知行力”乡村振兴实践团新安县组确保护栏不仅能够有效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还能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共同为打造一条安全、高效、美观的道路贡献力量。
最后,经过深入细致的商讨与论证,洛阳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洛知行力”乡村振兴实践团新安县组成功制定出一套全面且科学的道路安全升级方案。该方案在制定过程中,充分综合考量了道路的地理特征、交通流量分布以及项目成本预算等多方面因素。具体实施上,洛阳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洛知行力”乡村振兴实践团新安县组着重对防护栏的设计和安装进行了优化改进,力求在细节上做到精益求精。根据初步预测,这一系列措施将有望使运输风险降低30%。目前,洛阳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洛知行力”乡村振兴实践团新安县组已经顺利完成1.5公里路段的防护栏示范段设计。这一显著成果不仅使得农产品的运输过程更加安全可靠,同时也大幅提升了运输效率,有效减少了因道路安全问题而引发的运输延误和经济损失,为农产品的顺畅流通提供了有力保障。
通过此次深入基层、贴近民生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洛阳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洛知行力”乡村振兴实践团的全体成员们得以亲眼目睹并深刻体会到科技在乡村振兴中所发挥的巨大而深远的力量。他们不仅亲眼见证了科技如何改变乡村面貌,更深刻感受到了数字化技术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所展现出的独特而迷人的魅力。在实践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团队成员们都不遗余力地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到农村道路的建设与改善工作中去,他们挥洒汗水,贡献智慧,为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更为重要的是,团队成员们始终将“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核心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贯穿于整个实践活动的始终,将这一精神切实地、具体地落到了每一个细节实处。通过这些具体而扎实的努力,实践团队不仅为当地乡村振兴事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青春的活力,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动力,也为进一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贡献了宝贵的青春智慧和力量,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一审:吕梦菲 二审:员星 三审:陈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