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探寻工业振兴与文化传承的时代密码,洛阳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追寻书记足迹,谱写青春华章”实践团,沿着总书记考察路线赴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白马寺、龙门石窟开展实践活动,在沉浸式学习与实践中感悟时代脉搏,以青年担当讲好中国故事,为传承工匠精神、弘扬传统文化注入青春动能。
实践团的第一站来到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开启了对大国重器制造现场的深度探访。在轴承产品展厅和智能化生产车间,智能机械臂在精密控制系统的指挥下精准抓取零件,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高精度数控磨床发出有节奏的嗡鸣声,轴承制造的每一道工序都彰显着科技与匠心的融合。参观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洛轴集团从传统轴承制造到高端精密轴承研发的努力,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硬实力。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此次参观既是一次“精神补钙”,更是一次“行动对标”,未来要不断夯实专业知识,激发创新精神,为我国制造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随后,实践团成员踏入“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红墙绿树间,古朴的建筑群落与清幽的环境相得益彰。实践团沿着总书记考察路线,从山门开始,依次探访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等核心建筑。飞檐斗拱上精美的雕刻、斑驳古墙上岁月的痕迹,都在诉说着这座千年古刹的传奇故事。实践团成员们对照历史资料,仔细观察建筑细节,感受唐代建筑的雄浑大气与后世修缮风格的巧妙融合,深刻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绵延不绝的生命力。
在白马寺内,团队精心策划了“丝路梵音·文明对话”主题文化讲解活动。面对来自各地的游客,实践团成员们站在印度风格佛殿前娓娓道来:“公元67年,汉明帝派使者西行求法,以白马驮经归来,白马寺由此诞生。这里不仅是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一站,更是古代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鲜活见证。”实践团成员还结合泰国、缅甸风格佛殿,讲述当代白马寺如何通过佛教文化交流,搭建起中外友好往来的桥梁。活动中,实践团创新采用“互动问答”形式,邀请游客参与问答,宣传洛阳文化,让历史故事“活”了起来,吸引众多游客驻足参与。
在白马寺内,团队精心策划了“丝路梵音·文明对话”主题文化讲解活动。面对来自各地的游客,实践团成员们站在印度风格佛殿前娓娓道来:“公元67年,汉明帝派使者西行求法,以白马驮经归来,白马寺由此诞生。这里不仅是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一站,更是古代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鲜活见证。”实践团成员还结合泰国、缅甸风格佛殿,讲述当代白马寺如何通过佛教文化交流,搭建起中外友好往来的桥梁。活动中,实践团创新采用“互动问答”形式,邀请游客参与问答,宣传洛阳文化,让历史故事“活”了起来,吸引众多游客驻足参与。
为让更多人了解石窟文化,实践团成员结合总书记“让文物活起来”的指示,向游客开展宣讲:“龙门石窟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历史的教科书,它见证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循着总书记的足迹,在洛阳轴承集团感受工业报国的铿锵力量,在白马寺领略文明互鉴的包容胸怀,在龙门石窟体悟文化传承的使命担当。实践团成员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行动践行初心。未来,实践团将继续以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把实践中汲取的力量转化为前进动力,在传承与创新中书写新时代青年的奋斗答卷,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一审:吕梦菲 二审:员星 三审:陈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