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24年新发展团员团课培训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24-06-19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我院2024年新发展团员团课培训圆满结束

10CAA6

5月30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王晨阳在致实书院二楼宣讲室开展“传承五四精神,书写青春赞歌”主题团课。重点讲述了何为五四精神、五四运动在党的历史上占据的重要地位,呼吁新发展的团员们传承五四精神,展现青年力量。

王老师引领大家重温百年前那场激昂壮烈的青年运动,深刻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性质、意义和影响。同时,王老师也和大家探讨了当下青年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鼓励大家勇于担当、积极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最后,王老师向同学们分享一些“五四运动”的相关视频,希望大家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牢记历史使命,勇立时代潮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献出青春力量。

6月1日上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高层在致实书院二楼宣讲室开展“共青团‘那些事’”主题团课。高层老师重点围绕共青团的性质与任务、共青团的发展简史、共青团的基本知识介绍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全国代表大会四部分展开讲述。

第一部分高老师向大家讲解了共青团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的奋斗目标是:为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奋斗。通过高老师的讲解,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共青团的基本任务是: 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青年,帮助青年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同志思想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引导青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锻炼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第二部分,高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共青团的发展历史,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建立前,各地共产主义者在创建党的早期组织——共产主义小组的过程中,为了广泛团结进步青年,培育党的后备力量,就酝酿建立中国的青年团组织。上海、北京、武汉、长沙、广州等地共产主义小组先后成立后,这些党的早期组织也在当地领导创建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早期组织。1922年5月5日,在广州召开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宣告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的内容为团旗,齿轮,麦穗,初升的太阳及其光芒,写有“中国共青团”五字的绶带。它象征着共青团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同志思想的光辉照耀下,团结各族青年,朝着党所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证封面为墨绿色,象征着青春和朝气蓬勃的青年运动;封面上方印有红色金团徽,象征着共青团是团结教育青年的核心。

为引导学生学习袁隆平精神,做一粒好种子,厚植种子文化。6月1日下午,我院在致实书院二楼宣讲室开展以“做一粒好种子——讲好隆平故事,厚植种子文化”为主题的团课,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常玉婷担任主讲人,我院学生群体参与。

常老师围绕袁隆平的贡献、如何做一粒好的种子、传承袁隆平精神三个方面向学生讲好袁隆平故事。深入阐释袁隆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的执着追求,引导广同学们学习他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

此次主题团课的圆满举行,同学们不仅了解到袁隆平院士的生平事迹和科研成就,更好地理解袁隆平精神和种子文化的内涵,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使命。

“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是袁隆平院士生前常说的一句话。袁老让报国、奋斗、奉献的种子生根发芽,用一生为这句话写下了精彩的注脚,也将种子精神寄托后继者。相信在袁隆平精神的激励下,同学们将更加努力学习,做一颗好种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6月4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郑博在致实书院二楼宣讲室开展“潮起国风——为文化自信注入青春力量”主题团课。此次团课通过近期火爆出圈的“簪花围”和国风盛装马面裙引入主题,“国风国潮”在青年群体中越来越受欢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推动传统文化发扬和传承的主力军,究其本源,这正是新时代青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自信和尊重。

团课伊始,郑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两幅图片,图片中的女孩头戴簪花、身穿马面裙,一身国风盛装,引来大家的夸赞。紧接着,郑老师借此向大家讲述了“簪花围”和马面裙的文化渊源,簪花和马面裙持续出圈 的背后正是广大青年对文化的自信与认可。

接着,郑老师列举了近年来青年们对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河南卫视的《唐宫夜宴》等“国风”系列节目的偏爱和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持久的力量。”指明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就是坚定文化自信。

随后,郑老师向大家提出问题让同学们思考:“青年一代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并坚定文化自信?”面对郑老师的问题,同学们也开始思考、讨论起来。片刻后,郑老师也分享了她的三点思考:首先要了解文化,以文化强基因,新时代的青年要加强理论学习,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多思多想,学深悟透,身体力行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的精神价值。

第二,要践行文化,以文化自省固根本,真正的文化自信是建立在文化反思和文化自觉基础上的。要加强信念,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文化自省力。第三,要创造文化,以文化自强向未来。青年一代不仅要做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守护者,更要做中华文化的创造者和弘扬者。

最后,郑老师希望新时代青年要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担当精神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希望广大青年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6月5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书记武振国在致实书院二楼宣讲室组织《建军大业》红色观影主题团课。该活动旨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青年学生对党史的兴趣,并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奋斗精神。

电影《建军大业》讲述了192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如何在艰难困苦中集结力量,于同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成功举行武装起义,从而奠定了人民军队的基石。影片中的历史事件不仅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境中的坚定与勇气,也深刻描绘了众多革命英雄的生动形象和重大牺牲。

观影过程中,2024新发展团员们被影片中的革命激情所深深吸引, 今日的和平环境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虽不必要血战沙场,但应将这份爱国情感继续传承下去。这部电影不仅让大家理解了革命的必要性,更让我们感受到在逆境中锻造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电影观赏,更是一场生动的党史教育课。通过电影这一媒介,学生们对党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党员和军人在革命时期的无畏与牺牲有了更深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