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在校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校团委具体指导下,认真履行共青团工作职能,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思政教育工作规律,在“大思政”格局中找准定位,助推思政工作接地气入人心,不断融入学校思政教育大格局,融入学校人才培养大体系,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打造了材料学院共青团工作多彩青春文化育人工程。
多彩青春文化育人工程:守“党建红”底色,筑牢学生红色信仰;创“科创蓝”特色,营造科研创新氛围;显“材料绿”本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展“活力橙”亮色,激发学生青春活力。材料学院团委务实、创新、高效地发挥共青团组织在思想引领、科创文化、实践服务、组织育人中的积极作用。
材料学院团委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以党、团支部、灯塔研习社、河洛英才班、社团等为组织,通过开展组织化学习、主题团日活动、主题实践活动、主题团课、社团活动等多种方式,不断引导青年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深入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清风正气”、“增强法治意识,青春与法同行”等各类主题教育活动63场次,累计参与学生3万余人次。
学院积极开展基层党建品牌创建,在致实书院实施“寓建”党建领航模式品牌活动,推动学生社区党建工作出真招见实效;实施“红色蜂巢”工程,以信仰为“红”、党员为“蜂”、阵地为“巢”、育人成果为“蜜”打造了党建领航的“五统五联”新模式,从而使基层党建在学生社区做深、做实、做活、做透。
学院主张“科创育人”思想,引导学生在科创活动中,从各个方面、在各个领域运用所学专业技能,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以学科竞赛社团搭建“交流性平台”,以创新创业大赛搭建“实践性平台”,在科技创新月活动中搭建“特色学科竞赛平台”,“三台并举”,科学育人,在学院内营造十分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为学生提供各式各样发挥个人创造性、提高综合能力的机会。
学院科创育人成效显著,学术氛围浓厚,在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中成绩斐然。学生参加国家级A类竞赛,累计参与人数突破1300余人,占全院总人数的68%以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国家级铜奖1项、省部级奖项5项,捧得洛阳理工学院“挑战杯”优胜杯。
在第九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材料学院师生依旧不负众望,突破自我,全校获得国家级奖项9项,材料学院获得7项,国奖数量再创新高。
同时,由学院众多教师牵头、学生团队参与的8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大学科技园成功立项孵化,得到了学校和河南省重点立项支持;学院2个项目成功入围“创响中原”2023年河南省大学生创业项目培优行动扶持名单“雏鹰”项目。在第八届“创客中国”河南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中,我院1个项目作为河南省唯一一支大学生队伍被推到国赛。此外,在学生群体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公开发行期刊发表的论文数和本科生获批国家专利数共10余项;获得国家认可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数量占学院学生比例的10%左右。
我院学生勇担责任,躬行实践。2023年材料学院团委参与举办了50余项校内外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志愿服务时长8725小时,累计服务人次达2582人,共计一千余名材料学子火热投身到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活动中,总结表彰中我院获得了洛阳理工学院雷锋月优秀志愿服务集体荣誉。同时,中青网、河南日报、洛阳广播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我院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活动进行共计20余篇报道。
在2023年中,我院首次突破国家级社会实践团队立项,共有3支队伍立项成功,分别是宣讲井冈山精神的“薪火相传井冈山,生生不息华夏情”宣讲团;笃行计划立项的“宣传调研云灌溉技术,促进农业智能发展”团队;以及宣讲遵义会议精神的“青青扶光志愿宣讲团”,在田地上,道路旁,屋檐下,熙熙的水流声伴着奔走的身影,随日暮缓缓降落,每一滴汗水都化作繁星照耀着一方土地,展现了材料学子独有的实干能力。
学院积极探索创新劳动教育模式,形成“1+4+N”劳动教育综合育人体系。开展生产劳动、中华传统文化劳动、志愿服务劳动、创新创业劳动和专业劳动实践,将劳动教育从“纸上”落到“地上”。
学院团委以致实书院为载体,构建丰富的第二课堂,打造思政教育示范区、课外培养的试验区、文化育人的拓展区、自我教育的实践区。
我院积极构建丰富的第二课堂,开展“欢迎致小实回家”迎新活动、当劳动教育遇上24节气品牌活动、致实书院朋辈导师聘任仪式活动、“辩一题而有知,论纵横而明智”辩论赛、“缘聚洛理,宿说青春”宿舍创意短视频大赛、“致小实”表情包设计等活动,在学生群体中引起热烈反馈。
2023年,材料学院考研取得突破性成绩,401名四年制本科毕业生中,上岸134人,升学率为33.42%。相比于2022年的32.36%,提升了1.06%,其中71人被双一流院校录取,3个班级升学率超过50%,最高为63.63%,并涌现了2个全员上岸宿舍。
筚路蓝缕,铸就百年基业,继往开来,赓续辉煌篇章。材料学院共青团将继续奋发进取、勇于担当、干在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