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五四精神,争做新时代有为青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团课第六讲

发布时间:2025-04-29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4月26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致实书院宣讲室成功举办了以“弘扬五四精神,争做新时代有为青年”为主题的团课。本次团课由曾坤老师主讲,旨在引导新发展团员深入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与历史意义,明确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并探讨如何成为有为青年,以实际行动践行五四精神。


团课伊始,曾坤老师详细介绍了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和五四精神的核心要义。他指出,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强调“爱国主义是核心”。曾老师通过塞罕坝青年造林人将荒漠变绿洲的实例,展示了五四精神的时代价值,激励青年敢为人先、先行先试。


随后,曾老师着重讲解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他提到,新时代的中国青年面临着中国式现代化与民族复兴的使命,青年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社会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北斗团队平均年龄35岁,展现了青年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活力;鲁曼的生态农业合作社带动千万元增收,体现了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寄语“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和“坚定理想信念,与党同心同向”,为青年担当提供了实践要求。


接着,曾老师带领同学们探讨了何为“有为青年”。他指出,有为青年应胸怀大志、心系国家、兼具创新与实践能力,具备专业技能、理想追求、社会责任。有为青年的标准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修身立德、实干担当。曾老师通过机器人科学家赵慧婵研发出国内首台咽拭子采样机器人,以及东南大学青年科学家十年攻克二维半导体材料关键技术的例子,展示了有为青年的榜样力量。


最后,曾坤老师结合践行五四精神的路径,对本次团课进行了总结。他强调,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提升能力素质,勤学苦练本领,增强创新意识,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同时,要扎根基层与一线,涵养敬畏之心,正确处理“有为”与“有畏”的辩证关系。曾老师的这番话,不仅让同学们对五四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更激发了大家积极行动的决心。

本次团课,曾坤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将五四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时刻以五四精神为指引,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挑战,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素养,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勇担时代使命,绽放青春光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