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晚19:00,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加强全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从防御机制的视角理解情绪和行为背后的心理学原理,提高自我认知,增强情绪和行为管理意识,助力大学生健康成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委托信阳师范大学开展“心理防御机制——日常情绪和行为的心理学原理”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活动,我院组织学生观看,师生们积极分享心得。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办公室副主任 员星
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今天的公开课让我对心理防御机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课程中关于"压抑""投射"等原始防御机制的解析,让我联想到日常咨询中许多学生的情绪困扰,往往源于这些无意识的心理保护策略。而"幽默""升华"等成熟机制的介绍,则为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帮助学生识别自身防御模式是心理育人的重要切入点。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提升心理专业能力:一是在个体咨询中运用防御机制理论,更精准地把握学生心理问题的本质;二是在团体辅导中设计相关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并优化自身的心理防御方式;三是加强专业学习,将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让更多学生受益。
这次学习让我更加坚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解决表面问题,更要帮助学生构建积极的心理防御系统,这才是真正"治本"的心理育人。
姓名:陈欣华
学号:B24012002
职位:心理委员
参加这场心理健康公开课后,我对心理防御机制有了全新认知,它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理解自身与他人内心世界的大门。
课上,老师从生活实例入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各种防御机制。压抑,是把痛苦的记忆或冲动藏进潜意识,像小时候被同学嘲笑的经历,长大后可能毫无印象。否认,是拒绝承认不愉快的现实,比如亲人突然离世,我们会下意识否认这一事实。还有转移,把对强者的愤怒发泄到弱者身上,像在学校受气回家冲家人发火。这些常见的防御机制,以前我毫无察觉,现在却发现它们频繁出现在生活里。
了解这些防御机制,对我意义重大。在与他人相处时,我能更好地理解他人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减少误解和冲突。当朋友在我面前抱怨他人时,我会思考他是不是在运用投射机制,把自己的问题投射到别人身上,从而更包容地对待他。面对自身的负面情绪,我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不再盲目自责。比如我发现自己 遇到困难就拖延,可能是在运用退行机制,回到舒适区来逃避问题。
心理防御机制并非洪水猛兽,它是我们内心的保护盾。但我们要学会合理运用,让它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挑战,保持心理健康。
姓名:张晨曦
学号:B23010527
职位:学生会执行主席
今晚沉浸式聆听 “心理防御机制 —— 日常情绪和行为的心理学原理” 心理教育公开课,仿若推开了一扇通往内心世界的神秘之门,思绪如潮水般翻涌,感悟颇丰。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求学之路上的课业重担不过是冰山一角,生活琐碎的纷扰、家庭期望的压力、情感纠葛的迷茫,如同无形的丝线,交织缠绕,悄然间便影响着我们日常的情绪起伏与行为轨迹。
这堂以心理防御机制构建为核心的课程,恰似一剂心灵良药,让我豁然开朗。它使我深刻领悟到,当情绪的惊涛骇浪袭来,不应成为不良情绪的傀儡,而应学会在情绪乍起时,如老僧入定般保持冷静,以理性为舟,拨开情绪迷雾,再做出审慎判断。
人生如海,生活的挑战便是海上的狂风骤雨与暗礁险滩。我们既要如勇敢的水手,怀揣直面惊涛骇浪的无畏勇气,也要化身智慧的舵手,掌握自我疗愈的航行秘诀。每一次对心理知识的探寻,都像是点亮一盏明灯,驱散成长路上的黑暗,让我们在人生的航程中,收获从容不迫的心境与幸福满溢的体验,最终驶向温暖美好的彼岸。
姓名:王瑶
学号:B24012110
职位:心理部干事
看完,“心理防御机制——日常情绪和行为的心理学原理”心理健康公开课我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内心深处的大门,对自己和他人的理解达到了新高度。
在直播课堂上,老师结合生活实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压抑、否认、合理化、转移、投射等心理防御机制。原来,当我没考好时说“这次题太难”,这是合理化在作祟,用看似合理的借口为自己开脱;和朋友闹矛盾后,觉得是对方故意找茬,其实可能是我把自身的不满投射到了他身上。这些常见却被忽视的心理现象,竟有着深刻的心理学依据。
回顾过往,我意识到自己常下意识运用防御机制。学习压力大时,我会通过打游戏来转移注意力、缓解焦虑,虽能暂时放松,却也拖延了解决问题的进度。现在想想,过度依赖这种方式并非长久之计,有时还会掩盖问题本质。
这堂课让我明白,心理防御机制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保护我们免受痛苦冲击,又可能阻碍个人成长。日后,我会更留意自身情绪行为背后的防御机制,合理运用它来缓冲情绪,更重要的是直面问题,在解决困难中实现自我突破,让内心变得更加坚韧强大。
此次直播课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绪行为管理的意识,培养积极健康的应对方式,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我院师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不仅加深了对心理学知识的理解,也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