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部):
为深入贯彻《河南省“人工智能+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关于2025年度河南省本科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申报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度融合,持续提升我校本科课程建设质量与人才培养成效,学校决定同步启动首批校级智慧课程结项验收与第二批智慧课程立项建设工作。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首批智慧课程结项
(一)结项范围
2025年首批立项的、春季开设学期的智慧课程必须参加结项,如因不可抗拒原因不能结项,需提交延期结项申请并承诺参加第二批智慧课程结项,并经所在学院(部)负责人签字盖章,结项前提交教务处备案。
(二)结项条件
按照《洛阳理工学院校级智慧课程建设标准(试行)》开展结项。
(三)材料报送
1.填写《洛阳理工学院首批智慧课程建设结项书》(附件1),并按照结项书要求整理好佐证材料,于10月10日前将结项书电子版(word和PDF)(签字盖章)、佐证材料上传“项目在线申报与评审系统”(用户名、密码为本人超星学习通的账号、密码)进行结项。
2. 填写《洛阳理工学院首批智慧课程建设结项结项汇总表》(附件2),于10月10日17:30前交至教务处(行政楼113室)。
二、第二批智慧课程立项
(一)建设目标
各学院(部)要从课程内容与资源的智慧化升级、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师生互动与反馈机制优化、教育管理与服务的智能化提升、教育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推进等方面统筹考虑,通过技术创新与教育理念、教育实践的深度融合,体现课程内容重塑、资源建设与教学模式创新,构建虚实结合、“师-生-机”三元交互的智慧教学新范式,打造出高效、开放、个性化的智慧教育生态系统。
(二)建设内容
智慧课程要通过 AI 大模型、大数据及虚拟技术等对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教学场景与教学资源、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学情分析与教学评价等进行改革创新,全面推动以智助学、以智助教、以智助管、以智助研等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落地,支持实现教学全流程的 AI 深度赋能,全方位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建设内容包括但不局限于智慧化课程体系重构、智慧教学模式创新、智慧教学能力升级、智慧评价与质量监测、智慧教学典型案例建设等。
(三)申报要求
1.课程要求。申报课程须为已列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且设置学分的本科课程,原则上要经过 2 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且建设基础良好、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改革创新方法措施经过实践检验,教学效果提升显著。
2.课程负责人要求。课程负责人须为本校专职教师,原则上应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学能力强,教学改革意识强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能够积极投身教学改革,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课程负责人应主讲本课程 2 轮次以上。
3.课程团队要求。课程建设团队应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素质优良,集体教研制度完善且有效实施,团队成员不超过 5 人(含课程负责人)。近两年,课程负责人和教学团队无教学事故和师德师风问题。
4.改革创新成效。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学生满意度高。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技术应用等方面具有创新性和示范性,能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课程教学改革经验。
(四)材料报送
1.学院(部)推荐的第二批校级智慧课程建设项目,课程负责人需填写《洛阳理工学院第二批智慧课程建设申报书》(附件3),并于10月13日—17日登录“项目在线申报与评审系统”(用户名、密码为本人超星学习通的账号、密码)上传说课视频及申报书(签字盖章)进行申报。
说课视频:时长10分钟内,包括教学理念、课程设计、课程实施、改革成效、人工智能融入课程教学的理念和实施情况等,编码为:H.264/AVC,封装格式为:MP4格式,文件不超过300M;相关支撑材料一式一份;典型应用场景案例视频材料一份,编码为:H.264/AVC,封装格式为:MP4格式,每个案例5-10分钟,文件不超过300M。
2.填写《洛阳理工学院第二批智慧课程建设申报汇总表》(附件4),学院(部)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于2025年10月17日17:30前交至教务处(行政楼113室)。
联系人:姚老师、胡老师
联系电话:65929020
教务处
2025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