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新闻

网站首页 · 媒体新闻 · 正文

河南日报客户端报道我校专家以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党委宣传部   2025年08月19日 23:59 浏览:


8月19日,河南日报客户端报道我校专家以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报道称,8月17日,一场针对红薯产业的科技赋能行动在洛宁县火热推进。河南省派科技副总、我校舒友菊博士,携手河南科技大学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实验室主任徐兴敏博士,在洛宁县科技局局长刘新波陪同下,走进洛阳景森农业有限公司生产现场,为企业红薯全产业链开发出谋划策。“红薯的价值远不止块根!”在景森农业的座谈会上,舒友菊一语点醒企业,被当作“副产物”的红薯叶、红薯茎,实则富含功能性成分,通过现代提取技术可转化为高附加值天然产物,可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是延伸产业链、提升综合效益的“富矿”。专家团队与企业负责人围绕红薯叶、茎的高效利用展开研讨。这一创新思路,为景森农业突破传统种植模式、迈向精深加工打开了全新视野。

科技服务不仅要建言献策,更要务实对接。为打通技术转化瓶颈,舒友菊一行带队前往洛阳蓝斯利科技有限公司。在蓝斯利,专家们实地考察了现代化实验室和甘草提取全流程生产线,详细了解其技术实力。随后,景森农业、蓝斯利与专家团队围绕“红薯叶、茎提取物合作开发”展开洽谈,计划依托蓝斯利的研发与生产优势,共同探索从原料处理到精深加工的完整技术路径。现场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景森农业红薯“全身利用”项目,终于从构想走向落地。作为省级选派的科技副总,舒友菊精准锁定企业发展痛点,充分发挥科研背景与资源优势。此次行动不仅为景森农业引入红薯全株高值化理念,还成功“牵线搭桥”,促成企业与高端研发平台的实质性合作,有效破解了中小企业技术研发力量不足的难题。

“这正是‘科技副总’制度价值的生动体现——嫁接高端资源、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以及服务区域特色产业升级。在科技的‘精准滴灌’下,传统红薯作物正焕发新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洛宁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说。


报道链接:

河南日报客户端,2025年8月19日,《洛宁县:科技副总“搭桥” 红薯全身变宝》

https://app-api.henandaily.cn/mobile/view/news/478887696215834624549594


(一审:仲昭麟  二审:王敏  三审:赵祎)



责任编辑:仲昭麟
作者:党委宣传部综合整理
来源: 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