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1日,掌上洛阳报道我校能源与化工学院科研团队研发新型防水材料,实现科研成果成功转化的做法。
报道称,能源与化工学院超高性能混凝土研发团队用18个月时间,啃下了“高韧性水泥基防水材料”这块硬骨头,目前已进入企业试生产阶段。团队负责人称:“传统防水材料总被两大问题困扰,水泥基(以水泥为基材)的易开裂、韧性差,胶状的怕暴晒、易老化。行业人总调侃说修次防水跟拆盲盒似的,保不齐哪年就漏了。我们的研发正是瞄准这一行业痛点。”该款突破性新品直接改写了行业规则。测试数据显示,其抗折强度是传统水泥基材料的200倍,耐久性更与建筑“同寿”——理论上,房子不塌它不坏,破解了“防水层先于建筑老化”的行业难题。这背后是团队的“死磕”。从数百种添加剂里“大海捞针”,反复调整配比,终于攻克了高成膜性、易分散等技术关卡。现在每吨成本压到不足1800元,比市面上同类产品便宜近三成。该款新产品抗裂、耐造、便宜,三大优势直击痛点。若推广,既能提升工程安全系数,又能降低后期维护成本。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洛阳理工学院的“防水革命”,正是我校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生动注脚。近年来,我校持续深化“校城融合”“校地合作”,鼓励科研成果“落地生金”。此次新型防水材料的量产,不仅为建筑行业提供了“洛阳方案”,更印证了:当实验室的“技术种子”扎根产业土壤,就能长出助推地方发展的“参天大树”。本地建材企业正在建设高韧性防水材料生产线,预计年内实现规模化量产。未来,随着更多类似成果转化,洛阳的“创新引擎”或将释放更大能量。
报道链接:
洛阳日报,2025年7月21日,《厉害了!洛阳科研团队研发新型防水材料,有望终结“防水拆盲盒”!》
http://m.lyrbs.com/n/1225344
(一审:余久华 二审:仲昭麟 三审: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