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信息

网站首页 · 学术信息 · 正文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5期出版

发布:党委宣传部   2025年10月31日 22:17 浏览: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5期封皮封底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5期目次



10月28日,《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5期出版。本期共刊发学术论文19篇,为做好学术出版内容传播,现将论文的题目和摘要等内容展示。


洛学创立的标志和依据

赵壮道

(洛阳理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 洛阳 471023)


摘要:二程洛学思想体系的创立有明确的标志和依据,其文本标志是《元丰己未吕与叔东见二先生语》,其学理依据是洛学“天理观”“伦理观”“人性论”“修养观”的初步形成,其学派依据是二程对关学、象数学、新学等学术派别的集中评价及二程学术自信和学派自觉的出现,其事实依据是程门三大弟子谢良佐、游酢、吕大临扶沟拜师和程颐入关讲学。这些思想观点和事件表明,洛学作为一个学术流派至晚于1080年已经创立。

关键词:洛学;创立;标志;依据


洛阳地区东周棺椁制度研究

周剑, 刘静怡

(河南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 河南 洛阳 471000)


摘要:棺椁源自人们对生前使用的地面建筑的模拟,集中体现了古人“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棺椁被认为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体现明显的等级色彩。东周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棺椁制度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从洛阳地区东周棺椁材料入手,结合考古学和历史文献学的研究成果,对洛阳地区东周棺椁制度及其反映的社会现象进行考古学的观察和解释,揭示东周社会等级分化与社会结构的变迁。

关键词:洛阳地区;东周;棺椁制度;墓葬


新质生产力理论生成逻辑的三维探赜

田耕, 吴冰, 刘振江

(河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 洛阳 471023)


摘要:新质生产力理论科学回答了当今中国如何加快发展生产力的时代之问,是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从理论之维看,新质生产力理论是对生产力要素内涵的拓展,也是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守正创新。从历史之维看,新质生产力理论是技术革命不断推动与中国共产党人对解放生产力伟大探索双重合力的时代产物。从现实之维看,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新质生产力作为核心驱动,提升国际竞争力需要新质生产力作为关键抓手,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因此,深刻理解并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理论的生成逻辑,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新型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生成逻辑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工人》的《“七七”纪念特辑》抗战话语动员研究

邓闪闪1,2, 李祥兴1

(1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2阜阳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摘要: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工人》1940年7月推出的《“七七”纪念特辑》,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相持阶段动员工人的舆论实践。《“七七”纪念特辑》反映国难日深的生存危机,强调救亡图存的紧迫性;明确工人阶级的历史责任,锚定团结抗战的政治任务;坚定抗战必胜信念,描绘胜利光明前途。《“七七”纪念特辑》依托政治权威、理论阐释、实践案例与艺术表达,将党的意志传向工人,使工人阶级成为支援前线的中坚力量之一。

关键词: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工人》;《“七七”纪念特辑》;抗战话语动员


汉武帝盐铁专营管制的法制建构与历史镜鉴

邹景霖

(东南大学 法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89)


摘要:为应对财政危机与强化中央集权,汉武帝借鉴管仲与商鞅的改革实践,以法制手段推行盐铁专营管制。汉武帝构建起由中央垂直管理、产运销一体化的盐铁官营体系,并以严刑峻法保障其施行。作为中国古代经济法制史上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汉武帝盐铁专营管制的制度设计与实践困境对后世专卖法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具有重要历史镜鉴。

关键词:汉武帝;盐铁专营;法制;国家管制


南北朝太学博士考

何昀蔓

(吉林大学 古籍研究所, 吉林 长春 130012)


摘要:太学博士为中国古代学官名,主掌教授太学生,也备咨询,参议礼仪。北魏时期,游牧民族进驻中原,学习汉文化成为必不可少的事情,太学博士的地位日益突显。北魏时期太学博士起家的迁转规律基本是一流高门或一般高门,并且由有文化、有威望、有才学的士族人士担任。南朝时期,太学博士的地位虽不如北魏重要,不是士族起家的第一选择,但仍在教育、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太学博士的设立不仅有利于教授知识、培养人才,也对南北朝文化发展与汉化进程起到推进作用。

关键词:南北朝;太学博士; 一流高门; 一般高门


明代河漕治理政策下济宁城市发展研究

于甜甜, 吕成震

(鲁东大学 人文学院, 山东 烟台 264001)


摘要:济宁位于鲁西南,地处黄河故道与运河交汇处的“水脊”要冲,是明代南北交通的枢纽与河漕治理的核心区域。在明代河漕治理政策下,济宁水陆交通畅通,商业发展繁荣;众多治河机构驻扎于此,其城市布局及地方事务管理因此发生诸多变化;地方河神信仰文化亦随之兴盛,以金龙四大王等为代表的河神祭祀活动,满足了官民祈求漕运安全的心理需求,成为地方百姓的重要精神寄托。由此,济宁成为明代运河沿岸城市发展的重要代表。

关键词:明代;河槽治理;济宁;城市发展


河南加快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对策研究

李占强

(洛阳师范学院 商学院, 河南 洛阳 471934)


摘要:梳理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机理、问题及政策等研究,分析河南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现状。针对河南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面临产业总体布局欠缺、典型场景引领力不够、生态尚需优化升级、扶持政策不够健全等问题,提出前瞻性优化产业总体布局、提高典型全场景引领力、优化升级生态、加快扶持政策协同创新等对策,促进河南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关键词:河南;数字经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银发经济背景下河南省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走势及优化路径

闫慈1,2

(1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0; 2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陕西 西安 710062)


摘要:在银发经济加速崛起与人口老龄化深度发展的背景下,养老服务需求升级与数字科技的应用为智慧养老产业开辟了发展机遇。河南省近年来持续推进智慧养老产业纵深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面临产业定位紊乱、供需配置错位以及缺乏专业人才队伍等问题。河南省须建立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相适配的产业运行机制,精准识别老年人产品需求,培育、扩充专业人才队伍,加快推动全省智慧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银发经济提质增效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银发经济;智慧养老;产业发展;优化路径;河南省


洛阳市营商环境优化对策研究

高师洁

(洛阳理工学院 会计学院, 河南 洛阳 471003)


摘要:优化营商环境是洛阳市政府精准推进地方经济发展,持续发展市域经济的重要举措。洛阳市营商环境现状特征为惠企政策不断推出,入企助企、营商政策落地生效,政企联系服务平台重构,政企无缝链接等,但也存在政务环境的便捷高效性有待进一步提升,投资环境自主便利有待进一步提高,更具活力的创新环境有待进一步打造等问题。优化营商环境需持续抓好惠企政策落实、开展企业服务活动、加强重点领域政务诚信建设、强化损害营商环境问题监督问责机制等。

关键词:营商环境;政府形象;政务诚信;惠企政策


新时代背景下红色金融血脉的赓续与发展

卢子悦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 洛阳 471099)


摘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红色金融血脉的赓续与发展至关重要。红色金融血脉蕴含“人民至上、金融为民”“不畏封锁、坚持斗争”“积极变革、敢于创新”的内涵。赓续红色金融血脉在稳定经济社会、保障金融安全、推动公平富裕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加强党的领导、深化改革、管理风险、服务实体、弘扬文化、创新科技等路径,赓续红色金融血脉,为金融事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关键词:新时代;红色金融血脉;赓续与发展


李贺诗歌的自称和自我审视

苗雨青

(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19)


摘要:李贺诗歌中的自称和自我审视是研究李贺思想和诗歌创作的角度和切入点。第一人称是诗人对自身主体性的强调,李贺在创作时对“我”和“吾”作了有意的区分,用“我”来抒情言志,而用“吾”来叙事或突显庄重。李贺对第一人称的使用较少,缘于他的创作以乐府诗为主,性格较为内敛。第三人称不仅寄寓了李贺宗室情结的彷徨、身体缺陷的补偿、“垂翅客”“书客”的落寞,还展现了中唐时期士人普遍的心态演变,即从盛唐的自信乐观到中唐的忧虑无奈。

关键词:李贺;自称;自我审视;士人心态


宋代诗题发展探赜

宾佳欣

(贵州师范大学 文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25)


摘要:诗题是诗歌的“面”“目”,与内容息息相关并对阅读起辅助作用。有宋一代,士大夫受到极高礼遇,尊杜、习杜之风盛行不昧,宋人渴望突破唐诗藩篱,成为宋代诗歌革新的重要推动力。宋代题制在沿袭唐人传统的同时,注入鲜明的时代特征;诗歌题材倾向世俗生活,制题用语也更为通俗质朴;诗题与小序融合,体制渐长,纪事详备,均为宋人“趋新”尝试。宋代诗题的革新,既是以俗为雅的深刻实践,也是以文为诗的生动展现,对推动宋诗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动力,也为后世诗歌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关键词:宋代诗题;趋新;世俗化;长题化


晚清《河南白话科学报》地理报章文研究

王晗婧

(河南大学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河南 开封 475001)


摘要:晚清时期,在启蒙救亡的时代思潮中,传播近代科学地理知识成为白话报刊的重要任务,由此产生了一批白话地理游记文。《河南白话科学报》的《地理》栏目,践行提升民智、振兴国力的宗旨,在地理、历史、文学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知识性指向,体现多重且深厚的教育意义;《地理》栏目文章文体呈现明显的游记性质,开现代游记文学之先河;其文白夹杂的语体实践为白话语言书面化的演进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河南白话科学报》的地理报章文是中国文学语言发展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文学实绩,具备独特的学术价值与历史意义。

关键词:《河南白话科学报》;白话地理游记文;游记文体;白话语体


论乔叶《宝水》新时代乡土写作

朱凌飞

(辽宁师范大学 文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00)


摘要:乔叶的创作自觉契合了乡村振兴的时代命题,通过描述豫北山村的“变”与“不变”,揭示新时代中国乡村社会的发展面貌。在《宝水》中,乔叶聚焦新时代乡土社会的新认知、新体会,独辟蹊径开创了乡土文学书写的新大陆。乔叶以敏锐的领悟力和感召力,把握新时代乡土社会的新特质,对乡村日常生活以及乡风民俗展开细致描摹,塑造具有发展性的乡村主体,把个人疗愈和乡土书写相结合,精准呈现村民精神面貌及其自身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描绘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关键词:乔叶;山乡巨变;《宝水》;新乡土写作



洛阳市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及其创新路径探析

肖博译, 王娟, 张艺博

(河南科技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 河南 洛阳 471023)


摘要:近年来,洛阳市“文博游”兴盛,博物馆成为洛阳旅游的热门目的地。博物馆文创产业快速发展,文创产品成为深受游客喜爱的“地方特产”。从设计角度看,洛阳市博物馆文创产品可划分为文物复刻类、工艺传承类、符号提炼类和元素借用类等。针对洛阳市博物馆文创产品存在的同质化严重、文化内涵挖掘不足及实用价值较低等问题,通过采取创新产品类型、深耕文化内涵、提高实用价值等措施,提升洛阳市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助力洛阳文旅融合的跨越式发展。



传统“息讼”文化对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启示

杨强强1, 段海强2

(1武汉大学 国际法研究所, 湖北 武汉 430072; 2北京大成(洛阳)律师事务所, 河南 洛阳 471000)


摘要:中国传统“息讼”理念与“三治融合”治理模式在基层治理现代化中具有路径上的耦合性。分析“息讼”文化的历史溯源,梳理其在礼法文化与司法实践中的体现。阐述“三治融合”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把握各要素的辩证关系。揭示传统息讼智慧对现代治理的启示,包括纠纷预防机制的创新、多元调处体系的优化与治理共同体的重塑、基本治理的制度创新与风险防范等,旨在为构建中国特色基层善治新模式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息讼文化;三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


基于“维—环—层—域”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李欣颐

(伦敦大学学院 政治科学学院, 英国 伦敦 WC1E 6BT)


摘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良性运作,需以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四大主体的紧密协同、循环互动、双向支撑为基础,形成相互影响、协同发展且兼具开放性、循环性、永续性的有机统一体,进而推动主体间高效合作与价值共享。有机统一体的核心构成是“要素维—结构环—机制层—环境域”的闭环系统,四大模块功能各有侧重:“要素维”聚焦提升教育质量,“结构环”着力优化系统架构,“机制层”重点健全保障体系,“环境域”核心培育文化氛围,四者协同支撑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斯坦福大学通过“要素维—结构环—机制层—环境域”的深度融合与动态互动,构建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的创新支撑体系。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可遵循“国情适配—校情立足—理论支撑—实践创新”的逻辑,在吸收斯坦福大学等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制度优势与区域发展特征,从“要素维—结构环—机制层—环境域”维度提出针对性优化路径,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从“零散探索”向“系统赋能”转型。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沉浸式教育活化:价值、困境与路径

颜文华, 韩雨燕

(洛阳师范学院 地理与旅游学院, 河南 洛阳 471934)


摘要:全面推进沉浸式非遗教育是提升河南非遗教育活化成效的创新路径。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沉浸式非遗教育活化是非遗融入学生教育的具象化过程和非遗文化内涵的具身化体验过程。河南强化沉浸式非遗教育具有筑牢学生初心使命、夯实非遗受众基础、塑造河南教育特色三大功能价值。河南非遗沉浸式教育活化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沉浸式教育活化理念不深入、缺乏浓厚的沉浸其中的氛围感。以形成共同体为核心、以构建资源池为基础、以完善制度链为保障,通过校园教学与社会实践两大场域的认知建构-实践行动-情感内化,从而实现非遗文化内涵向非遗沉浸式教育活化功能价值的转化是河南非遗沉浸式教育活化的具体路径选择。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沉浸式教育;非遗活化;河南


(一审:张丽娟  二审:仲昭麟  三审:王敏)




责任编辑:仲昭麟
作者:学报编辑部
来源:学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