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学校各级党组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论述,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党建工作取得新成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涌现出能源与化工学院党委、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等六个先进二级党组织。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党建工作提质增效,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现将学校党委表彰的六个先进二级党组织风采进行展示。
能源与化工学院党委


能源与化工学院党委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锚定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目标,围绕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1369”发展思路,以“四个三”党建举措,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逐步建强党建业务双融双促机制,实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学院高质量发展。
学院党委用好“三个抓手”,提升组织凝聚力:一是抓好政治理论学习,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凝心铸魂;二是抓好基层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三是抓好党员干部队伍,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紧盯“三化提升”,提升党建硬实力:一是立足于“细”,推动责任主体“网格化”;二是着眼于“实”,推动管理流程“规范化”;三是贯穿于“精”,推动基层党建“特色化”。聚焦“三项重点工作”,提升队伍战斗力:一是紧扣中心任务检验党建成效;二是加强党支部建设与指导;三是高质量完成接受党委巡察整改工作。深化“三个进一步”工作路径,提升攻坚克难能力:一是主责主业优势进一步夯实;二是党员先锋模范作进一步彰显;三是服务群团与师生能力进一步增强。
学院立项党建书记项目1个,全年校级思想政治课题结项6个,获特等奖1项。学院获批校“样板职工小小家”1个。高质量完成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完成4个本科专业专业评价工作。获省级教科研奖励4项,获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0项,获省教育厅创新团队1个。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省级及以上奖励18项,国家级3项。2024届毕业生年终就业率97.40%,2025年本科生考研升学率51.35%。1名教师获河南省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
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


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紧扣学校第三次党代会“1369”发展目标,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为学院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学院党委强化政治引领,筑牢思想根基:始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严格落实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师生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和党委会“第一议题”制度。夯实组织基础,提升组织力量:一是加强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二是健全党建研究机制;三是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强化党建引领,促进业务融合:一是狠抓师德师风建设;二是抓教学质量提升;三是抓科研创新突破。助推学生培养,强化育人实效:一是加强思想引领;二是强化实践育人;三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地方发展,彰显党建特色:一是搭建产教融合平台;二是加强智库建设;三是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学院党委先后荣获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和洛阳理工学院先进党委等荣誉称号,获批学校首批党建标杆院系。近三年获批省级课程思政样板课1门,校级课程思政样板课8门。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6项,出版学术著作4部,发表学术论文95篇,多篇资政建议获得省市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近三年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奖336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00项,省部级236项。年终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立足洛阳、服务河南,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立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19个,为学生实习实践和就业提供有力支撑。筹建洛阳发展战略研究院,组建3-5个研究团队,围绕洛阳“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开展决策咨询研究。开展电商助农、新媒体营销等活动,累计销售农产品超过20万元。
会计学院党委


会计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和学校党委决策部署及要求,坚持学校第三次党代会“1369”发展思路,立足学校“三纵六横一推进”党建工作格局,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校中心工作要求,为学院党建和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思想和组织保障。
构建“会马”引领体系,筑牢政治思想根基:持续构建“会马”青年马克思主义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三级培养机制;将党建工作与师资队伍、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事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坚持育人导向,举行“有‘朋’相伴,‘辈’感温暖”朋辈心理互助能力培训会,“就小二”进致善社区品牌宣介活动,开展“书记、院长讲就业”活动。深耕特色品牌矩阵,扛稳基层党建主责:打造“会马营”“种花家”等特色党建品牌,创建全校首个院级学生理论社团“会马营”;塑造“种花家”劳动教育实践及志愿服务品牌,将劳动教育与党建、心理、志愿服务、社团建设相结合;致力打造“会小青”志愿服务品牌,全年志愿服务时长超3万小时;构筑“会马在线”网络党建思政平台,是学院“主力军”挺进“主阵地”的矩阵核心平台。党建引擎驱动发展,融合创新勇创一流:党建与中心工作联动,经费引进连续2年增幅超100%;将党建深度融入学科建设,专业课程《管理会计》获批河南省专创融合示范课程;持续开展“会计人的廉洁”“红色会计”等主题教育活动,涵育学生优良品质。
“会马营”学生理论社团党支部荣获 2023年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及省级样板党支部称号,“种花家”劳动教育项目荣获全国高校学生会组织“我为同学做实事”项目交流展示活动优秀项目称号、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第六届学生工作优秀成果一等奖。
艺术设计与服装学院党委


艺术设计与服装学院党委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立足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学校党委决策部署,以党建为引领,以艺术专业为依托,紧扣学校第三次党代会“1369”发展目标,开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新局面。
加强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政治根基: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将思想教育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生动实践。强化组织建设,打造特色党建品牌:充分发挥艺术专业优势,以品牌建设推动党建工作创新发展,数字媒体艺术系党支部以“党建+思政+艺术”的建设模式,将党建与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的传承紧密联动、创新并行,深化“艺路匠心”党建品牌建设,2024年10月获批河南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并入选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聚焦中心工作,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党建与专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实现专业、课程建设有突破,科研业绩创新高,学生创新发展显成效;认真落实九都校区网格化管理,守牢安全底线,建立九都校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校园管理工作新模式,完全实现对九都校区各区域的“责任全覆盖、监管无盲区”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师生同频共振,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始终坚持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形成全员育人强大合力,实现班级全覆盖,不断完善“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紧密结合、全员通力合作”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
学生在各类大赛中获国家级奖项13项,省级以上72项,连续多年获评学校学雷锋活动月优秀组织单位。在河南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斩获银奖、获批全国大学生志愿宣讲团4支、河南省高校“活力社团”1个、校级荣誉10余项。
外国语与国际传播学院党委


外国语与国际传播学院党委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学校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和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目标,积极履行党委主体责任,有效发挥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团结带领全院师生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加强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学院党委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创新建立“三学联动”机制,组织开展“外语+”系列主题党日活动。强化组织建设,提升凝聚力战斗力:实施“青苗计划”,建立“1+1+1”培养模式(1名党委委员联系1个支部指导1名发展对象)。服务社会,彰显责任担当:“青语行服务志愿团”作为学院服务社会的重要窗口,承担起对外交流的语言桥梁作用。打造精品项目,做好品牌建设:深耕党建“思语行”品牌建设,以思想铸魂、语言赋能、行动践行三维度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形成“学思践悟”闭环体系,切实提升党建工作的感染力与实效性。
通过开展“党建+教学”“党建+科研”“党建+创新”等活动,年均开展课程思政、创新项目培育推进会议10场,实现100%师生团队覆盖,组建青年党员学科导师团队,校级立项32项,1项晋级“互联网+”省赛;获省级大创项目1项、“挑战杯”省级二等奖与铜奖各1项,在国际创新大赛省赛中斩获三等奖。创新性开展“创想启航—2025创新创业实训·赋能成长”项目,构建“专业技能训练—德育浸润—美育熏陶—劳动实践”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组织参加“一带一路”青年友好交流项目洛阳站活动,活动成果被“人民网”首页报道。组织开展“用外语讲好洛阳故事”系列活动,部分作品被地方文旅部门采用,用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与海外5所合作院校联合开展“云游博物馆”线上交流活动,直播观看量超10万人次,并获“学习强国”平台专题报道。
人文学院党委


人文学院党委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基层党建为引领,狠抓党员质量提升、院系文化建设、不断完善“1311”新文科育人体系,为推动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润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等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取得了良好发展成效。
强化党建引领,筑牢战斗堡垒: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一化三弘”党员质量提升工程为抓手,不断提高党员青年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干净·整洁·有文化”学生社区功能型支部建设为依托,不断引领广大青年师生听党话、跟党走;以“拼搏·奋斗·比贡献”院系文化建设为导向,激励全院师生勇挑重担、积极作为、开拓创新,形成了一支理想信念坚定、勤奋好学的学生骨干队伍;打造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建设了一支比贡献、敢担当、善协同、善创新、能力强的师资队伍。现已建成“省级样板党支部”1个,“校级样板党支部”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架构起党建引领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结构体系。
近年来,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互联网+”等创新创业大赛中屡获佳绩,学生参与人数达6068人次,获得国家级奖项11项,省级奖项72项;学院教科研建设成果显著,获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级教研项目2项,校级教研项目7项;编写教材3部,发表教科研高质量论文50余篇,获教研成果奖4项;服务社会能力显著增强,签订横向合同188个;文化传承发展能力不断提升,连续承办“海峡两岸关公文化论坛”,设立“中原· 哈密文化共融研究中心”,为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润疆等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都做出了阶段性贡献。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锚定“两高四着力”,真抓实干、奋力进取,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洛阳理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