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三下乡”| 弘扬河洛文化 领略千年遗韵
来源:艺术设计学院 时间:2022年07月19日 22:07

为了挖掘传承民间艺术,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对河洛非遗文化进行有效传播,实现传统资源和现代技术的有机对接和融合。

7月10日,洛阳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河洛非遗”数字化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的师生一行5人前往洛阳市洛龙区李楼乡楼村洛阳海神乐传习所探访了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洛阳海神乐的省级传承人郭红运老师和市级传承人郭治会老师。

28555

郭红运老师向同学们介绍,“洛阳海神乐”起源于周,为隋唐时期的宫廷宴乐,安史之乱后流入洛阳民间,被称为洛阳海神乐,演奏团体称为海神社。洛阳海神乐曲调优雅婉转、舒缓空灵,具有很浓的宫廷韵味。

“洛阳海神乐”这项流传千年的文化瑰曾宝面临失传的状况,是郭红运老师四处搜集整理与洛阳海神有关的历史资料及传统曲谱,重建了“洛阳海神乐社”。

经过十多年的艰辛努力,“洛阳海神乐社”现有乐手30多人,收集整理出曲谱三本、曲目上百首,使濒临灭绝的千年古乐重获新生。

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感受河洛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实践团成员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积极探索非遗保护与传承中的数字化应用,用数字影音等数字手段,说好‘非遗故事’,赋予传统文化精华以时尚年轻的表达形式,满足热爱传统文化的年轻人的需求。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