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应知应会
1.审核评估对学生有何影响?
审核评估的最大受益者是广大学生,评估结果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发展。
(1)评估将进一步促使高校加大本科教学的投入,改善校园环境,加强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2)评估将进一步促进学校加大师资力量建设、课程建设、学风建设的力度,促进学校提高办学硬件和育人环境。
(3)评估将进一步拓宽学生自主发展、多样成长的路径,有利于创新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成效。评估后取得的良好成效,也将提高学校办学声誉,促进学校发展,为同学们升学留学、创业、就业带来积极影响。
2.学生如何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
(1)要了解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目的和意义,认识到自己是评估的最大受益者,有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积极参与到学校迎评的各项活动中去,随时准备参加问卷调查或座谈会,配合学校圆满完成评估工作。
(2)要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准时上课,无迟到、早退和旷课现象,无随意说话、睡觉、吃东西、接打电话、玩手机等行为;课余时间主动到自习室、图书馆、实验室、机房学习或自习;课后自觉完成作业和其他课外学习任务。
(3)要坚持良好的行为习惯,穿着大方得体,无抽烟、乱扔垃圾等不良行为;出入楼门、上下电梯文明礼让;就餐自觉排队,无铺张浪费现象;维护校园环境,保持宿舍、教室整洁卫生。
(4)要积极配合各项座谈调研活动,参加座谈会时要积极发言,在课堂、食堂、宿舍、图书馆等场合面对专家询问时要积极作答。对学校要有高度的认同感,能结合学校和自身特点回答专家的问题,对于学校的特色、亮点、优势正面客观宣扬,对于不足要从大局出发,从建设性意见和加强提高的角度回答。
3.评估专家了解学生的方式有哪些?
(1)与学生访谈、座谈,掌握学生对学校基本情况、所在学院的基本情况及所学专业情况的了解程度,听取学生对学校、学院的意见和建议。
(2)进入课堂听课,观察教师讲课情况、学生听课情况、师生互动情况。
(3)进入宿舍调研,了解学生日常生活情况。
(4)进入图书馆、自习室调研,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5)走进操场,了解学生日常体育活动情况。
(6)走进食堂,了解学校后勤保障情况。
(7)了解学生社团活动及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情况。
4.我校学生社团组织情况如何?
目前我校有学生社团107个,参与社团学生万余人。向日葵支教团、彩泡手绘社两个社团被评为河南省“十佳社团”,创客协会等四个社团被评为河南省“活力社团”,红色螺丝刀科技社团等三个社团荣获河南省“文明社团”荣誉称号,环保协会被评为“洛阳市优秀青年志愿服务组织”。
5.我校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情况如何?
我校打造文化活动品牌,举办河洛英才班,建立灯塔研习社,开展“诵读经典、品味书香”主题活动,培育形成文明教育月、学风建设月、科技创新月、劳动教育月、红色文化节、体育文化节等文化活动品牌,获评全省校园法治文化品牌,红色工业文化传承与保护实践品牌获评省级优秀特色品牌。
6.我校就业服务开展情况如何?
我校建设“点亮”“青藤纪”等职业生涯工作室,推进二级学院职业生涯咨询室建设,增强指导能力。坚持“一对一”指导服务,为学生提供专属的就业力诊断报告,把职业指导与生涯测评、就业发展结合起来,增强指导活力。持续举办云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优秀校友职业生涯讲座等活动,打造“洛理职声”“求职工作坊”“我在这里挺好”等工作品牌,增强指导效力。
7.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情况如何?
我校以“科技创新月”为抓手,以“互联网+”“挑战杯”等竞赛为载体,深入实施“一院一品牌”,每年参与学生达万余人次。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竞赛中成绩显著,2017年以来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2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800余项。多次荣获全国“挑战杯”竞赛“校级优秀组织奖”“专项活动优秀组织奖”,连续5届捧得河南省“挑战杯”竞赛“优胜杯”,连续7届获得河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奖。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中,连续7轮榜单位列全国普通高校本科组300强,河南省前10强。
8.我校志愿服务开展情况如何?
我校成立专业志愿服务团队40多个,深入开展疫情防控、文明城市、乡村振兴、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20000余人次。“草木有语”科普志愿服务队入选全国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示范团队,星火遵义、青春扶光、红色星火、红色血脉等4个志愿宣讲团入选全国大学生遵义会议精神志愿宣讲团。红色螺丝刀科技社团30多年累计为群众免费维修电器5万件次,美丽乡村行志愿服务团美化乡村墙壁4000余平方米。20多个志愿服务集体、项目获得省级以上奖励或立项,110名志愿者获得国家、省市级荣誉奖励。
9.我校奖助工作开展情况如何?
我校按照国家有关政策,采取多种措施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已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包括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服兵役高等学校学生国家教育资助、勤工助学、学费减免、校内资助、绿色通道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我校年均发放国家奖助学金2200余万元,发放社会奖助学金200余万元。连续14年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越冬棉衣,《人民日报》、人民网、中国青年报、河南日报等媒体给予关注报道。
10.我校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开展情况如何?
我校独立设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三个校区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用场地,在12个学院均设立二级心理辅导站,建设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基地;同时,学校设立校院两级心理部、大学生心理协会、班级心理委员、宿舍信息员,共同守护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面向全体新生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程;持续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定期开展心理普查,加强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持续开展“5.25”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和10月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等系列活动,通过多种形式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2017年,获评首批河南省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单位,2023年获评河南省第一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标准化建设示范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