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 >> 返回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团学之窗 >> 心理健康教育 >> 正文

心理健康教育系列丨春季心理疾病预防

更新时间:2023-03-05 15:20:00点击次数:

春季心理疾患发病的前兆表现,主要有睡眠障碍和情绪障碍,如失眠、早醒;情绪不稳、浮躁不安;没有明显原因的持续疲乏感,休息后也难以复原;容易为小事发脾气,或常自责,有内疚惑,自我评价过低等。这时如不加以注意,就会引起慢性疲劳综合征、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病”。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如下:

1、春天气压较低,气候多变,容易引起人脑分泌的激素紊乱,造成心理机能的混乱,从而诱发心理疾病。

2、“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年的开始,有些人会急于改变自我现状,给自己制定较高的目标,从而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

3、季节更替和疫情变化双重影响,给生活带来了许多挑战和变化,心情变得焦虑烦躁。

4、学生在寒假中作息时间不规律对身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返校后,在面对新学期的学习生活过程表现出不适应等情况。

如何预防大学生春季心理疾病发作呢?

1、要规律生活作息,在校进行有规律的学习和休息,避免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2、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要注意保持生活环境的整洁,把宿舍房间打扫干净,让寝室变成“美丽的家”。

3、河南的春天气温很不稳定,建议每天了解天气情况,合理增减衣物,不要让多变的气温影响情绪。

4、平时要注意饮食规律,平衡饮食。多喝水,吃干净、清淡的食物,多吃一些富含蛋优质蛋白的食物,以满足春季因人体代谢旺盛而导致的蛋白质需求的增加。

5、适当地加强体育锻炼,通过跑步、打球、散步等体育运动舒缓压力,提高个人的心理抗压能力,转换心情。

6、可以在闲暇时光看电影、阅读,回忆一些过去闪光、愉快的场景,看看自己过去的照片,自我欣赏,有意识地自我引导,转移注意力,通过文学艺术手段消减不良情绪。

7、保持关系联结,如果感到情绪紧张有压力,可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保持与同学、父母的沟通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心情,让友情或亲情联结彼此,传递支持和温暖。

8、要多了解心理知识,学会倾诉,发现自己情绪低落且持续一段时间时,主动寻求帮助,通过咨询心理老师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