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研究能力与现实感知能力,人文学院计划通过实地调研让文学创作扎根于生活,9月22日下午人文学院在AE101举行2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采风实践动员,并邀请人文学院老师张应桥做相关专题讲座。
活动伊始,宋雨娟老师以邹县孟府“杨二碑”碑文为切入点,向大家推荐《漫长的余生》一书为研究参考,为汉语言文学学生本周前往千唐志斋、函谷关的采风活动开展动员,强调同学们要在实践中加深对洛阳文化底蕴的认识和了解,唤醒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文学创作灵感。紧接着,张应桥老师以唐代墓志研究为主要内容展开专题讲座。首先,张老师明确了研究的参考文献是《千唐志斋博物馆藏志》与《全唐文补遗》,并以卢仝(卢仑)、王皇后墓为例,讲解了墓志研究的主要内容及价值。张老师指出,墓志研究价值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历史价值;二是文化艺术价值;三是书法与经济价值。针对墓志在历史研究方面的价值,张老师重点阐释了墓志具有“证史、补史、纠史”三大作用,并特别提醒解读时需注意墓志中常见的“溢美之词”。随后,以唐代宰相世系等研究为例,生动说明墓志研究的历史价值。
最后,张老师强调“文史不分家”,唐代墓志对于历史考证和文学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既能为历史考证提供一手史料,也有利于推动对唐代文学的研究。
本次活动既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采风活动提供了专业学术指引与实践参考,也有利于推动“知行合一”的实践教育理念落地。未来,人文学院将以组织多样实践教育为抓手,持续夯实学生学术基础、提升实践能力,使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能以更扎实的素养在文化传承与发展中释放青春力量。
(一审:宋雨娟 二审:谭丽娜 三审:张丽娜)
作者:文字:余清婷
图片:康紫怡
来源:人文学院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