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0日上午,人文学院在BE301教室继续开展2025年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展示与研讨活动。刘余力副院长对前一日的活动进行总结,并对当日活动提出要求:希望老师们依据OBE理念设计教学环节,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导向,注重课程思政与AI技术的运用。
当日活动分上午、下午两个时段进行,17名参赛教师完成教学展示。活动延续“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提升学院整体教学质量”的核心主旨,为教师搭建起跨学科交流、沉浸式提升的教学实践平台。
活动中,青年教师立足学科特色,呈现多堂高质量课堂。上午,苗凯悦老师在《中国古典文献学》“活字本”教学中引入AI工具,融合传统文献学与现代技术;王秋老师以时间轴梳理《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古代报纸”的发展脉络,史料详实、语言幽默;杨明新老师在《多媒体技术》“合成图像”课程中,聚焦文物海报设计实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现场演示AI工具应用,实现技术教学与文化传承的结合。下午,郑曦老师以“中国元素在广告设计中的作用”为核心,讲解《广告学概论》中“广告创意的发展趋势”,设计创新、逻辑清晰;刘冲老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剖析《中国文化史》里“宋代科举制度”,让知识生动鲜活;孔丽静老师通过遗址图对比,讲解《夏商周考古》中的“二里头遗址”,让考古知识具象化。教师们各展所长,巧妙融入AI技术和课程思政,亮点纷呈。
点评环节,副院长陈朝阳与闻兵、张虹、刘巧莉等老师一道,凭借深厚专业积累,围绕“教学内容深度、技术运用合理性”两大核心维度,对教师课堂呈现展开细致剖析。评委指出,部分文献类、文遗类课程可引入古籍、文物实物模型,以丰富学习体验;新闻类课程需简化技术操作讲解,聚焦核心应用;文学类课程可优化师生互动设计,激发听众主动思考。这些兼具针对性与实用性的建议,为青年教师明确了教学改进方向,助力其精准提升教学能力。
活动最后,张丽娜院长对当日展示情况进行总结,肯定了青年教师在教学设计完整性与课堂把控力上的进步。她强调,青年教师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既要坚守学科特色,也要主动借鉴跨专业教学经验,通过常态化交流打磨课程细节,尽快适应教师岗位、站稳讲台。同时她提到,教学是学院发展的基石,希望青年教师持续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为学院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活力。
至此,人文学院2025年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展示与研讨活动圆满结束。此次活动不仅促进了教师间的沟通交流,更让青年教师明确了成长路径。未来,学院将持续完善教学研讨机制,为教师搭建更多学习提升平台,推动教师队伍整体成长,为培养优秀人才、实现学院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审:张玲玲 二审:刘余力 三审:张丽娜)
作者:文字:聂凤栖
图片:刘余力
来源:人文学院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