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创新精神,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资源优势,促进实验教学改革,逐步形成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机制,规范有序地做好实验室的开放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1)开放创新实验室的原创与意义
1)实验室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实验室对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条件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2)实行实验室开放是充分发挥实验室现有资源、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的有效措施。
(2)开放创新实验室的运行形式与条件
1)实验室开放的具体形式分为学生参与科研型、学生科技活动型、自选实验课题型和人文素质与能力培养型等,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以启发指导的实验教学模式。
①学生参与科研型开放实验:主要面向高年级学生,实验室定期发布开放研究题目,吸收部分优秀学生早期进入实验室参与教学、科研活动。
②学生科技活动型开放实验:指导老师或学生自行拟定科技活动课题,结合实验室的方向和条件,参加各类的科技活动。
③自选实验课题型开放实验:实验室发布教学计划以外的综合型、设计型自选实验课题,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实验。学生在实验中必须独立完成课题的方案设计试验装置安装与调试,完成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2)开放实验室的运行条件。
①时间的业余性:开放对学生应是业余、课外的。
②内容的提高性:实验的内容必须是教学计划外的,包括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如等。
③选拔的严格性:原则上要求有良好的个人素质,专业课成绩优秀或在某一方面有特长。并且通过笔试、实践操作等考核方法进行选拔。
(3)实验室开放的组织与实施
1)在开放实验室负责人统一协调下,由实验指导老师与实验室工作人员负责具体实施。
2)开放实验室项目的申报可每学年或每学期进行一次,实验项目指导教师都应根据自身条件设计一定数量的、切实可行的、具有创新意义的实验项目,并向学生公布。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实验项目。
3)学生要求自带实验课题的,可向实验直接提出申请,设计好具体的实验方案。
4)学生进入开放实验室,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损坏仪器设备的须按制度规定进行处理。
5)学生在实验项目完成后,应向实验室提交实验报告、论文等实验结果。
6)鼓励和支持开放实验产生的创新性成果。对于比较优秀的个人或团队,给予参加一些比赛和参与教师项目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