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简介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巡视工作中发现问题的整改解决,强调“发现问题不解决,比不巡视的效果还坏,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关键要在整改上发力。”洛阳理工学院把巡察整改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力抓手,力求“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在不断实践探索中逐步建立起巡察整改“五重机制”,从组织管理、任务推进、监督考核、制度经营、基础保障五个方面以系统化、全链条化举措确保巡察整改工作做深做实。
该机制从五个方向形成整改闭环。在组织保障方面,建立“顶层统筹、分层负责”机制,成立校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在巡察工作办公室下专门设立整改督导科,压实校院两级主体责任。在任务推进方面,实施“清单管理、动态调整”,通过“问题—措施—成效”闭环管理和两张台账动态跟踪,提升整改规范性与实效性。在约束激励方面,强化“监督联动、考核挂钩”,构建四维监督体系,将考核、激励与问责相结合,坚决杜绝虚假整改。在长效保障方面,推动“制度固化、经验转化”,将整改成果融入制度建设和经验推广,实现从治标向治本转变。在整改基础方面,夯实“资源支持、能力提升”,统筹人财物资源,加强队伍培训,提升专业能力。
洛阳理工学院在巡察整改实践中不断优化完善“五重机制”,共开展8轮巡察,巡察整改共27个单位,整改完成462项问题,立行立改13项问题,建立制度70余项,整改完成率达99%以上,为高校巡察整改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例,切实将整改成效转化为发展动力。
二、具体做法
巡察整改是巡察工作的关键落地点,洛阳理工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锚定以整改实效赋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标,扎实推进巡察“后半篇文章”走深走实。围绕巡察整改的核心任务与要求,持续探索优化巡察整改工作路径,逐步建设起巡察整改“五重机制”,切实把整改成效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学校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夯实“顶层统筹,分层负责”的组织保障机制
为杜绝巡察整改中责任悬空、多头管理问题,构建权责清晰的巡察整改组织架构,形成多层次组织保障体系。
1.成立巡察工作领导小组
成立以校党委书记任组长,纪委书记、分管组织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党委巡察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审计处等核心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巡察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听取巡察整改工作汇报,召开整改推进会,确保整改方向与学校发展战略一致。
2.强化巡察整改督导
在党委巡察办设立整改督导科,专职负责巡察整改工作的统筹安排,实时跟进各被巡察党组织整改进展情况。校纪委、组织部切实履行监督责任,建立整改监督台账,加强日常监督。被巡察党组织指定专人担任整改联络员,及时向巡察办、组织部、校纪委等部门反馈整改难点,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整改滞后。
3.压实被巡察党组织主体责任
各巡察党组织成立由党政负责人任组长,其他班子任成员的巡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党政负责人履行整改第一责任人责任,对整改工作负总责,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统筹推进各项整改任务落实落地。
(二)建立“清单管理,动态调整”的任务推进机制
为确保巡察反馈问题全整改、真整改,建立“问题—措施—成效”闭环清单管理模式,明确巡察反馈问题对应的具体整改措施,标注责任人和时限,实现整改全流程可追溯、可核查。同时保持整改工作的灵活性,允许被巡察党组织根据整改中出现的突发情况,动态优化措施、调整责任人和时限,避免机械推进,确保整改规范有序且贴合实际。
1.制定两套台账,细化任务
建立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台账。各被巡察党组织对巡察反馈问题进行颗粒化分解,明确问题的性质和整改优先级,分类确定整改期限、责任人,严格遵循“一问题一措施”原则制定整改措施,杜绝模糊化、概念化表述,明确具体步骤与实施路径,确保反馈问题逐项整改到位。
建立反馈意见集中整改进展情况台账。整改期结束,各被巡察党组织以整改完成情况为核心依据,系统制定集中整改进展情况台账,同步建立可量化、可检验的整改目标体系。全面梳理整改完成具体情况,明确每项任务的责任主体、措施落实细节、实际成效,清晰标注“已完成”“待完善”等整改状态,做到任务无遗漏、信息无缺失,确保整改成果清晰可见。
2.实施动态管理,跟踪进度
以动态化管理为抓手,对各被巡察党组织的整改工作开展全周期日常监督,构建“实时跟踪、及时纠偏”的监督闭环。校纪委对被巡察党组织建立巡察整改台账,强化日常监督。在管理模式上,每月各被巡察党组织更新整改台账,重点填报整改措施推进情况、当前进展及存在问题,确保进度实时可控;每季度组织专项督查,对照整改台账通过查阅资料、座谈访谈、走访8个场所等方式,实地核查整改任务落地情况,杜绝纸上整改。同时,将整改台账与学校每周重点工作紧密结合,推动整改工作与学校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推进,确保整改融入日常工作,避免整改与业务两张皮,以动态监督倒逼整改进度,保障整改任务按时保质完成。
(三)强化“监督联动,考核挂钩”的约束激励机制
为避免巡察整改中出现口头整改、纸上整改、虚假整改等问题,通过多元化监督和精准考核相结合,构建约束激励机制,确保整改责任落实。
1.建立完善协同监督体系
党委巡察办监督。巡察办履行整改统筹督促职能,定期核查整改进展,对滞后事项下发“督办函”。
校纪委监督。纪委全面监督被巡察党组织巡察整改任务落实情况,审核整改方案,列席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对整改重点环节重点监督,建立整改监督台账,对突出问题督促推动开展集中整治、专项治理。
党委组织部监督。组织部参与审核巡察整改方案,列席巡察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督促被巡党组织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方面问题的整改,对突出问题组织开展集中整治、专项治理。
2.建立考核—激励—问责联动体系
纳入年度考核。将领导班子成员抓整改落实情况纳入述职述廉和年度民主生活会内容,把巡察整改落实情况纳入被巡察党组织领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同时作为领导班子建设、干部考核评价、选拔任用及管理监督的重要参考。
强化正向激励。对整改成效显著的二级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将整改中优秀做法进行总结整理,在全校范围进行推广宣传,同时将优秀案例报送参与河南省高校巡察工作优秀案例征集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严肃责任追究。在巡察整改过程中,避免出现被巡察党组织对巡察整改敷衍塞责、力度不够情况,校党委严肃责任追究,形成整改必严、失职必究的鲜明导向。
(三)完善“制度固化,经验转化”的长效保障机制
为避免巡察整改陷入“整改—反弹—再整改”的恶性循环,切实将整改成效转化为长期发展动力,着力完善“制度固化、经验转化”的长效保障机制,以系统性举措推动巡察整改从治标向治本转变,正实现解决一个问题,完善一套制度,堵塞一批漏洞的目标,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筑牢制度根基。
1.修订完善规章制度,筑牢制度防火墙
针对巡察整改中暴露的制度空白、滞后、模糊等问题,各被巡察党组织有序推进规章制度的修订或新建。全面梳理现有规章制度,分类查找缺失、不规范内容。明确责任人及完成时限,推进缺失制度新建、不规范制度修订。将制度执行情况纳入日常监督考核,杜绝制度上墙不上心,从根源上巩固整改成果。
2.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打造整改示范田
在巡察整改工作推进过程中,始终将挖掘与推广典型经验作为提升整体整改质效的重要抓手,从各被巡察党组织破解整改难题的实践中,筛选具有创新性、实效性的做法与经验,以解决思路、实施路径、实际成效等维度出发,经系统化梳理、专业化提炼,形成条理清晰、内容详实的经验材料。在此基础上,依托巡察办网站开设“整改经验专栏”,专题刊发优秀经验做法,供全校各单位学习借鉴,实现个案整改成果向全校整改效能转化,以点带面提升全校巡察整改工作水平。
3.建立整改—发展联动机制,激活发展新引擎
我校始终坚持将巡察整改与学校长远发展紧密结合,避免巡察整改与重点工作两张皮,通过整改破解发展瓶颈,构建以巡促改、以改促建、以建促发展的良性循环。各被巡察党组织在制定整改方案时,主动对接学校“十四五”规划目标,推动整改任务与规划重点任务对标。各被巡察党组织定期召开整改与发展联动分析会,由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及被巡察党组织共同参与,分析整改对学校重点工作的支撑作用,及时优化整改举措。将整改成效纳入学校发展成效评估体系,通过整改推动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实现巡察整改与事业发展同频共振。
(五)保障“资源支持,能力提升”的整改基础机制
巡察整改地落地见效,离不开坚实的资源支撑和专业的巡察整改工作能力。我校构建系统化、精细化的整改基础机制,为巡察整改提供全周期、全方位支持,确保各项整改举措不打折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1.保障资源投入,夯实整改基础
资源投入是巡察整改工作的生命线,我校以校级层面统筹资源配置,打破部门壁垒,确保资源向整改重点领域集中,向关键任务倾斜。经费保障方面,对在巡察整改工作中的整改重点事项,经费优先拨付、优先使用,避免因资金短缺导致巡察整改停滞。场地设备保障方面,对巡察整改所需办公场地、专题培训场地、整改成果展示场地等,实行优先申请、优先调配机制;对于整改过程所需设备,建立校内资源协调机制,避免因设备短缺影响整改进度。
2.提升队伍能力,强化整改效能
巡察整改执行者能力直接决定巡察整改的质量与成效。我校通过专题培训、经验交流、专家指导等方式,全面提升巡察整改队伍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避免因能力不足导致整改举措走样变形,整改成效大打折扣。聚焦政策解读,邀请党委巡察办、党委组织部、校纪委等部门,系统讲解巡察整改相关政策文件。聚焦业务技能,围绕巡察整改工作方案撰写,整改台账建立,整改成效评估等关键环节,开展实操性培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确保巡察整改工作不仅完成,更能做好、做扎实。
三、经验启示
(一)科学搭建组织架构,筑牢整改责任根基
高效的巡察整改工作始于清晰的组织架构设计。我校通过构建多层级责任体系,明确从校级统筹到基层执行的权责边界,避免责任分散或悬空。在推进巡察整改的过程中,建立“三级联动”压实组织责任,确保整改指令贯通到底。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巡察整改方向;巡察办、校纪委、组织部协同监督;被巡察党组织全面落实,压实责任。这种架构既确保了决策高效传达,又能及时反馈执行难题,让整改责任层层压实,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创新任务管理模式,提升整改推进效能
整改任务的高效落地,依赖灵活且规范的管理方式。我校通过动态化、清单化的任务推进机制,针对整改任务管理兼顾规范性与灵活性,实现了整改全流程的可控可溯。巡察反馈的问题拆解为具体可操作的任务清单,明确完成标准、时限与责任人,避免模糊化执行。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允许根据实际执行中的突发情况优化方案,防止机械推进导致的资源浪费。将整改任务与日常重点工作衔接,融入组织常规运转流程,打破整改与业务脱节的困境,让整改工作自然融入日常工作,提升整体推进效率。
(三)完善监督考核体系,强化整改实效约束
为确保整改不流于形式,需构建多维度监督与精准考核相结合的保障机制。我校通过多元监督与考核挂钩的方式,突出监督机制和考核机制的全面性与导向性,形成整改闭环约束。在监督层面,建立三部门协同监督(巡察办、校纪委、组织部),杜绝表面整改。在考核层面,将整改成效与组织绩效、个人发展直接关联,既设立正向激励机制表彰优秀实践,也明确问责措施惩处敷衍行为。通过监督无死角、考核有导向的体系,倒逼整改责任主体主动作为,确保整改成果真实可靠。
(四)推动成果长效转化,实现整改价值延伸
整改工作的重要目标是将短期成效转化为长期发展动力。我校通过制度完善与经验推广,聚焦制度固化与价值拓展,让整改成果持续赋能学校发展。一方面,针对整改中发现的制度漏洞,及时修订或新建规章制度,将临时整改措施转化为长期管理规范,从根源上防范同类问题反复。另一方面,提炼整改中的创新做法与有效经验,通过专题分享、案例推广等方式,辐射至全校,实现解决一个问题,带动一片提升。同时,将整改成效与学校长远规划对接,用整改破解学校发展瓶颈,形成整改—优化—发展的良性循环,让整改真正成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四、实施效果
(一)责任落实效能强化
依托“顶层统筹+分层负责”机制,构建校级到基层的多层级责任体系,解决责任悬空、多头管理问题。巡察领导小组统筹重大问题,整改督导科跟进进度,被巡察党组织将任务分解到岗、责任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截至整改周期结束,各被巡察党组织均实现整改任务“无遗漏、无拖延”,整改方案执行率达100%。
(二)整改质效全面凸显
党委巡察期间,被巡察单位整改完成率从初始83%跃升至93%,师生诉求得到切实回应,核心办学指标优化,形成“整改必严”导向。推动整改从“治标”向“治本”转变,以“制度固化+经验转化”完善规章制度,同步建立涵盖教学管理、后勤服务、廉政建设等领域的制度五十余项,有效避免问题反弹,确保整改成果稳固持久。
(三)办学核心效能显著提升
以巡察整改为契机,深度融入中心工作,精准对标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等重点任务,有力推动一系列发展难题的扎实解决。通过整改,省级科研平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核心课程思政覆盖广度与深度持续扩大,重大项目申报竞争力明显提升,整改成果有效转化为治理效能与发展动能。关键办学指标不断改善,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四)支撑保障能力增强
通过“资源支持+能力提升”机制,保障整改所需经费、场地与设备,推进重点项目落地。开展专题培训提升工作人员能力,通过政策解读、实操培训等方式开展巡察整改专题培训5场,覆盖工作人员300余人次,被巡察党组织整改措施更加有力,整改成效更加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