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

河南省锂离子电池系统性能检测与安全控制工程研究中心简介

发布时间:2023-06-03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河南省锂离子电池系统性能检测与安全控制工程研究中心于2022年12月获批立项,依托单位为洛阳理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根据工程中心各实验室建设和开展科研工作的需要,以洛阳理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为建设主体,联合3家参建单位,结合河南省、洛阳市的新能源产业领域的重大任务需求,充分整合“产、学、研、用”创新要素,围绕电力电子器件与储能变换器、电池系统故障诊断与梯次利用、高安全性储能材料领域发展的“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开展大功率储能变换器产品、高效储能器件应用系统的研发,突破大功率储能变换器与高效储能器件应用系统、锂电池新型内置传感器、动力电池机理-数据融合的故障诊断与梯次利用技术和系统、储能材料的碳基电极材料领域的技术瓶颈。已经获得大量成果:新能源与储能相关研究成果76项,引进经费1449万元;省级以上在研项目9项,省级以上委托经费244万元;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91篇,其中SCI收录43篇,授权发明专利19项;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参与编写国家标准2项;建设CMA检验检测机构1个。经过多年的科研和成果转化积累,已经初步打造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研究队伍。

 河南省锂离子电池系统性能检测与安全控制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目标是创建国内一流的研究中心。建设内容包括3个研究型专业实验室和1个退役电池检测与梯次利用中试基地,成果转化研究中心、培训基地和学术报告厅等。总体建筑面积不少于1300平方米,核心科研人员60人以上,仪器设备总值达到1500万元。具备完善的工程技术研发、试验条件,产值达到3亿元以上,辐射带动相关产业产值20个亿以上。本研究中心建设资金总计1700万元。其中已有仪器设备总值1000万元,新增仪器设备、场地建设和运行启动费用700万元,本中心面向国家能源战略开展储能系统性能检测与安全控制创新研究,集聚本领域省内优势资源,开展协同创新,通过参建单位密切合作,打造人才汇聚高地、汇聚科研平台等核心要素,集中解决锂离子电池应用中的关键问题,为我省乃至全国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力量和人才支撑。

 包含的科研平台:

1. CMA检验检测机构

2. 退役电池检测与梯次利用中试基地

3. 电力电子器件与储能变换器技术实验室

4. 电池系统故障诊断与梯次利用技术

5. 高安全性储能材料与技术

电力电子器件与储能变换器技术实验室


电池系统故障诊断与梯次利用技术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