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理工学院校医院

健康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教育 > 正文

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科普

发布:校医院 作者:校医院 时间:2025-07-28 07:16 阅读:

7月23日,在国家卫健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段蕾蕾介绍,近期,我国南方个别城市发生基孔肯雅热输入疫情并引发本地传播。个人如果出现高热、关节剧痛、皮疹的情况,尤其是有蚊虫叮咬史或者疫区旅居史者,要立即就医治疗。那么,什么是基孔肯雅热?又该如何预防呢?让我们共同学习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答: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CHIKF)是一种因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导致的以发热、关节痛/关节炎、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蚊媒病毒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叮咬传播。基孔肯雅病毒是一种有包膜的单链 RNA 病毒,直径约 65nm。

“基孔肯雅”(chikungunya)一词源于非洲 Kimakonde 语,意为“弯腰行走”,形象描述了患者因剧烈关节痛而被迫弯腰的姿态。自 1952 年在非洲首次发现以来,截至2024年底该病已逐渐扩散至全球 119个国家,成为热带、亚热带地区乃至温带的重要公共卫生威胁。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全球化及蚊子栖息地扩张等因素影响,基孔肯雅热的流行范围持续扩大,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经济生产力。

二、基孔肯雅热通过什么途径传播?

答:主要通过携带基孔肯雅病毒的伊蚊白天活跃,偏好干净积水产卵叮咬传播,在我国传播媒介主要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即俗称“花蚊子”)。伊蚊在叮咬感染病毒的人或动物后,病毒在蚊虫体内繁殖并到达唾液腺内增殖,再次叮咬健康人时完成传播各年龄段人群均可能感染发病。

基孔肯雅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和带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当天至发病后7天内具有传染性。

此外,罕见情况下,可发生经输血或接触患者血液导致传播和母婴传播。

、基孔肯雅热有什么典型症状?人感染后是否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答:潜伏期1至12天,通常3至7天。

典型症状包括:

1.急起高热:体温迅速飙升至39℃甚至40℃以上,持续高烧不退,部分患者热退后可能再次发热(双峰热),整体发热期相对较短。

2.剧烈关节痛:呈游走性,多累及手、腕、踝、趾等小关节,也可波及膝、肩等大关节,其中腕关节受压疼痛为典型特点。

3.皮疹表现:发病后2-5天,80%患者在躯干、四肢伸展侧、手掌、足底及面部出现斑疹、丘疹或紫癜,部分伴瘙痒。

4.其他症状:可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纳差、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以及畏光、结膜充血或出血、肌肉疼痛、疲劳等。

人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人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后如何确诊?

答:急性期诊断(发病8天内)依靠核酸检测。恢复期诊断(发病8天后)依靠血清学检测IgM抗体和IgG 抗体检测及抗体滴度4倍以上增加。

、治疗基孔肯雅热有无特效药物?

答:目前,基孔肯雅热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临床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比如使用退烧药缓解高烧,用止痛药减轻关节疼痛,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和休息。

如何预防基孔肯雅热?

答:目前,有两种基孔肯雅热疫苗获美国食药监局批准使用,一种是减毒活疫苗(名为IXCHIQ),用于18岁及以上成年⼈,存在较大不良反应,已暂停对60岁及以上人群使用。另一种是病毒样颗粒疫苗(名为VIMKUNYA),适用于12岁及以上⼈群。不过,这两种疫苗在国内尚未批准使用,所以防蚊灭蚊、避免叮咬是防护的关键。

1.个人防护

1)居家:安装纱门、纱窗,睡前使用蚊帐;适时用蚊香、灭蚊拍、防蚊灯杀灭成蚊,定期清理卫生死角。

2)户外:清晨和傍晚(伊蚊活跃高峰)穿浅色长袖衣裤,裸露皮肤喷涂驱蚊剂;避免在树荫、草丛、凉亭、积水区等蚊虫密集处久留。

2.环境清理(斩断蚊虫孳生链)

1)清积水:清空闲置盆、罐、桶、轮胎等容器积水;填平树洞、竹洞、洼地;清理空调托盘、饮水机托盘等积水。

2)勤打理:水养植物(富贵竹、万年青等)每周彻底换水1次,清洗容器内壁和根部;宠物饮水碗、花盆底盘等及时清空积水。

3)严管控:储水容器(水缸、水池等)严密加盖,或投放安全的灭蚊幼缓释剂;妥善处理垃圾,避免废弃瓶罐形成积水。

七、常见蚊媒孳生地有哪些?如何清理?

1.家庭及个人工作场所。重点关注水生植物、花盆托盘、水桶、闲置瓶罐、储水缸、院内排水沟等,主要采取翻盆倒罐、加盖、水培改为沙土种植植物、疏通水沟、投放灭蚊幼剂等方式。

2.小区、单位、工地等公共区域。对室内外孳生地进行清理,重点关注绿化带、停车场、垃圾或杂物暂存点、地下车库集水井、排水沟、楼梯间、楼房反墚及雨水沟、建筑物凹陷处等,主要采取清理卫生死角、翻盆倒罐、沙土填埋、投放灭蚊幼剂等方式。

3.公共场所及外环境。重点关注绿化带、公共停车场、垃圾或杂物堆放点、废弃轮胎、市政管网的管道井、集水井、排水沟、楼梯间、楼房反墚及雨水沟、建筑物凹陷处等,主要采取清理卫生死角、翻盆倒罐、疏通和清除淤积、沙土填埋、投放灭蚊幼剂等方式。

4.其他需重点关注的蚊媒孳生地。重点加强对空置屋尤其是城中村的露天老宅、户外垃圾、杂物堆放处、闲置地卫生死角等重点场所的孳生地清理,降低蚊虫孳生风险。  


上一条:关注过敏性疾病,尽早对因治疗    下一条:“解暑神器”你都用对了吗

栏目列表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