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6年,我从洛阳孟津一高考入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现名:洛阳理工学院),开启了与会计的不解之缘。此后,我的求学之路从未停歇,从2003年澳门城市大学MBA毕业,到2017年获得北京大学计算机专业学士学位,再到2022年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每一张证书都见证了我一路的跋涉与成长。从财务管理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的双一级职业资格,到董秘和财务总监证书,再到执业律师的资格,这些成就不仅是职业发展的里程碑,更是我半生努力的星河坐标。
1996年,我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踏入了洛阳理工学院的校门。彼时,机械制造的轰鸣声中,我悄然开启了与数字的初次对话。在那个时代,计算机编程和会计还属于新兴领域,我却意外地选择了这两门课程作为选修。房地产会计课程让我第一次接触到财务报表的复杂与精妙,而计算机编程课程则让我领略到了代码世界的逻辑与魅力。这两门课程,如同两块拼图,意外地嵌入了我的命运蓝图,为我后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千禧年之交。2001年,我踏入澳门城市大学,开始了MBA的求学之路。在这里,财务报表取代了机械图纸,资本流动的韵律开始在我的血液中奔涌。我系统地学习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战略管理等课程,这些知识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更让我对商业运作有了全新的理解。2013年,我收到了葡萄牙里斯本大学与南方医科大学联合授予的管理学博士学位录取通知书,这标志着我在学术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与此同时,技术的浪潮席卷了整个会计领域。2003年,我率先在企业启动了ERP革命,带领团队用MySQL和PHP重构了眼镜制造的全流程。手工账簿的时代逐渐退场,取而代之的是键盘敲击的高效与精准。传统会计在数字洪流中涅槃重生,而我也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表于《凤岗外商协会杂志》的流程再造论文,成为这场小型工业革命的见证。2017年,我获得了北京大学计算机专业学士学位及毕业证书。
2012年,新三板的诞生如同投入资本市场的巨石,激起千层浪。当我策划东莞某企业登陆新三板时,深切体会到这场财务革命的深度。四年的账目在ERP系统中归集重构,审计底稿按新准则逐项校准,每张凭证都需经受穿透式监管的考验。此时的中国会计制度,经过2008、2010、2014三次迭代,已日臻完善。我带领团队翻新会计科目体系,调试ERP参数,确保研发加计扣除的每个数字都经得起放大镜检验。2012年,我取得了深交所董事会秘书资格,2015年获得了投资银行证券从业资格。当2017年我通过北交所新三板董秘资格证书时,中国版“萨班斯法案”的轮廓已然清晰。
在拟IPO企业崧顺电子担任财务总监兼董秘的日子里,资本市场的门槛清晰可见。5000万元股本、25%公众股、三年无违规的硬指标如同三道龙门。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资本市场的复杂与严谨,也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在学术研究方面,我发表了多篇论文,涵盖人力资源、会计和法律等多个领域。存在《中国电梯》上发表的十几篇人力资源论文,到在《广东财会》上发表的3篇省级会计论文,再到2019年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年会和2021年第十届中国区域金融年会的会议论文,我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广泛认可。其中,《中国特色区域金融中心发展模式研究》一文在2021年4月荣获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此外,我还陆续发表了多篇法律论文。
专业领域的探索不止于财务星河。2006年,我完成了CCMC与澳门城市大学合办的中国高级职业经理人证书课程。2009年获得高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后,我持续在《中国电梯》刊发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研究。2013年广东省人力资源师大赛的竞技场,成为理论熔铸实践的坩埚——面对“破解招工难”的命题,我以亲身案例解构人力资源风险管理与合规研究。即使最终位列省十佳第六名,也荣获广东省十佳人力资源管理师称号(省级职业资格竞赛)。2014年,我入选东莞市首批特色人才。
更宏大的愿景在内心生长。当向财政部提交《关于建立会计职业资格互认机制的建议》时,既是对英国剑桥大学资历被认可的期待,亦是对中国会计标准走向世界的信念。随着注册会计师签字权的边界讨论日益深入,我想象着某天,中国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能在全球会计体系中焕发光彩。
2022年的法考战场,是我二十年法律实务的厚积薄发。当我以“高龄考生”身份一次性通关时,那些曾在企业处理过的融资协议、上市合规文件都化作试卷上的得分点。今年在广东诚公律师事务所执业时,同事们唤我“小刘律师”的刹那,十二岁在河南田间立下“为民辩护”的誓言穿越时空而来。2022年,我通过了法律职业资格考试,2024年成为执业律师,并于2025年加入中国法学会,同年成为深圳市法学会律师学研究会研究员。
此刻的我正以多维视角参与法治建设:为某企业破产清算挽回数千万元损失;推动新能源与安全应急产业集群在岭南落地;筹备芯片产业联盟法律框架时,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规则衔接成为新课题。今年在香港大学探讨大湾区争议解决机制的研讨会现场,珠江口的浪涛声与香江的汽笛声交织——这正是我在湾区法治融合进程中定位的新坐标。
在过往工作经历中,我先后为多所企业提供融资金额接近十几亿元。在实习律师及律师工作过程中,通过破产清算为某公司节约数千万元损失。担任广东某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期间,我主导推进广东省新能源产业集群和广东省安全应急产业集群的建设,与有关校园协商成立产业学院,促进人才流动,积累了丰富的产业集群方面的知识和相关法律知识的储备。目前,我正在深圳市芯片科技促进会担任法律顾问,主导推进芯片产业集群的设立,并完善产业集群相关的法律资料,处理协会里面会员企业涉及海内外的法律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