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洛阳理工学院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旧版 >> 师者风范 >> 正文
学无止境重力行——机械工程系博士卢文涛
发布日期:2009-06-15 18:56:04 / 浏览热度:人次

卢文涛,1978年生,河北平山人,博士。2002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2005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硕士班,2008 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班。与张东兴、邓志刚合作,于2007年8 月,在Proceeding of the 2nd Asian Conference on Precision Agriculture, Pyeongtaek, Korea,发表论文“STUDY ON AUTOMATIC CONTROL METHOD OF COMBINE FEED RATE”;与张东兴、邓志刚合作,在《农业机械报》上发表论文“联合收割机脱粒滚筒的PID 恒负荷控制”。主要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

甜美温和是她声音的主旋律,美丽大方是她内心的外在表现。安安静静是她给人的第一印象,永不止步是她给人最深切的感受。学生时期,她苦苦攀登学习之巅;为人师时,她尽心尽力尽责履行自己的任务与使命。为人妻时,她关心丈夫事业与生活的点滴;为人母时,她小心翼翼呵护孩子。这样一位平和的教师就是卢文涛老师。

求学之行:享受奋斗的过程

苦读寒窗,学有所成,人人希望获得一份果实,一份回报。有的人渴望获得功名,有的人渴望收获利禄;有的人追求真理,有的人希望将所学到的知识用于社会,造福人类。不热衷于身外之物的卢老师选择了后者这一追求信条。
从1998年上本科以来,卢文涛磕磕绊绊呢?在每一老师从未停止过求学的路程,一直到2008 年博士毕业。在求学的路上哪有一帆风顺,哪不会有个人都知道的艰辛求学之路上,卢文涛老师最终坚持下来了。不是靠一分一秒的熬日子度过的,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艰难走过来的。在这段比较困难的路上,卢文涛老师充分享受了奋斗的过程。
在读博期间,卢老师需要完成一个研究课题。可是只在实验室里或是只在教室里,课题中的理论是不可能得到充分论证的。于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在丈夫的帮助与支持下,卢老师来到了位于新疆的中国收获机械总公司边学理论知识边实习去验证书上的理论知识是否科学、是否正确。
在车间里,机器隆隆作响,两个人在半米的距离内说话都有可能听不到。更使人感觉累的是机械类的工作强度之大对于男孩子来说就已经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了,况且是一个又瘦又小的女孩子呢?无疑这是苦上加苦、难上加难。可是柔弱的卢文涛老师以惊人的毅力坚持下来了,而且在车间里一呆就呆了三个月之久。每天,她专心地看工人师傅操作机器,遇到自己操作不会的时候就虚心地向有实战经验的师傅们请教。三个月过去了,卢老师的研究课题圆满完成了。在课题完成后的喜悦之余,卢老师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习时理论与实践要相结合。至今回忆起这段往事,卢老师还是觉得那三个月的体验让自己收益颇多。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的标准。真理源于实践,高于实践。真理要不断接受实践的反复检验。要做到这些需要的是不怕吃苦的精神,需要的是毫不退缩的毅力,而卢老师却以女子少有的突出表现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完美。

教学之道: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书育人,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真正的“育人”需要的是老师深深地理解、明白、懂得学生的心理。老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的心里想法,看看学生是否真正领悟了所授知识。
博士毕业后,卢文涛老师来到我院工作。教书育人,由与学生的陌生到彼此的相知,卢老师也逐渐摸索出了“卢氏”教学法。卢老师所带的课程是《液压传动》和《机械优化设计》。这两门课程涉及了很多线性代数的知识。特别是书中的公式比较多,其推导过程又是环环相扣的。不少学生就对公式的推导束手无策,在无计可施之时,就对学习失去的信心,学习态度就也随之而改变了。为了让学生对公式熟练掌握而不是死记硬背,卢老师就常与同学们一起推导“枯燥无味”的公式。渐渐地,同学们都喜欢上了推导复杂的公式,而且很享受推导的过程。久而久之,卢老师在与学生一起推导公式的时候,学会了从学生的反应、学生的眼神、学生的神态与表情来判断是否明白推导过程。
公式的推导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应用辛辛苦苦明白的公式。应用二字说得容易,做起来又是有很大的难度的。但就算再难,卢老师也没有放弃过,而是换位思考,将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去理解问题。终于在试用了几种行不通的方法之后,卢老师找到了适合学生的方法。学生们比较喜欢有具体形状、直观性强、视觉冲击力大的教学方法。于是,卢老师就用动漫的方式将公式隐藏于例题之中很形象地展现出来。
无论是在教书育人,还是在课余时间,卢老师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卢老师的做法也逐步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与肯定。现在,无论是遇到学习中的问题,还是碰到生活中的挫折,学生们都喜欢通过各种方法向卢老师倾诉,而每一次倾诉都能得到满意的回答。

互学之美:同谱谐和的韵律

作为妻子,卢老师尽心尽力料理家务,为丈夫分担工作上的压力;作为母亲,卢老师竭尽所能照顾孩子,为孩子铸造安全的港湾。在家里,做好双重角色的卢老师为构建幸福和谐的家庭付出了很多,牺牲了很多,可是她没有怨言。在她看来,尽为妻为母的责任是自己份内的事情。
卢老师的爱人现在在洛阳的中国收获机械公司工作,从事的工作实践性强。卢老师在高校教书,相对于丈夫的工作而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因此,每当卢老师在设计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就常常向丈夫请教。丈夫就依据自己的经验给卢老师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有时,丈夫会对书本上的知识提出质疑,并会和卢老师讨论有疑问的地方。这样一来两个人的感情反而更深、更坚固了。因为他们通过讨论更懂对方的工作性质了。
提起孩子时,卢老师的眼睛泛起了红圈。当卢老师在读博士,将嗷嗷待哺的孩子留给了父母,自己很少有时间照顾孩子。直到近来,卢老师才把孩子接到了身边,尽量多抽时间陪孩子,多给孩子关爱,看着孩子。卢老师若有所思地说:“因为工作,我觉得对不起孩子。现在,我尽量陪陪他,消除我们的陌生感。”
当记者去采访时,卢老师的孩子正在生病。在采访之余,记者与可爱的小孩说了几句话:“跟姐姐走吧,好吗?”懂事的小家伙用稚嫩的声音说:“不行,我不能去。我还生着病,去的话,妈妈会担心的。”在之后的采访中,孩子一直安安静静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等着妈妈谈完事情。
微风吹过的地方,小草会轻轻摇摆;蜻蜓点过的地方,波光会一浪一浪悄悄散去。不管外界怎么变化,卢老师始终以一颗平常心看待周围的一事一物,一草一木。不管外界有多大的影响,卢老师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对待身边的人们,做到不骄不躁、循序渐进,一步一个台阶攀登到更高的山峰。

师者风范
校史春秋 师者风范
会长致辞 总会概况
校友风采 校友文苑
校友相册 校友留言
返校服务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