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提升党员的使命感,2025年4月25日,学报编辑部与党委统战部全体党员前往宜阳县张坞镇开展党日活动,先后到1967年“石油工业部红旗炼油厂筹建处”所在地竹溪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羊遗址、张坞镇白雁河村的特色产业基地参观学习,收获颇丰。
宜阳县张坞镇竹溪村是1967年“石油工业部红旗炼油厂筹建处”所在地。1967年2月,为了改善我国石油工业的布局,加快三线建设,石油部下达文件,确定年产250万吨的炼油厂厂址选在豫西宜阳县竹园沟,定名为红旗炼油厂。近千名建设者在这片山区克服物资匮乏、交通不便、生活艰辛等重重困难,秉持“没有条件也要上”的拼搏精神,用双手和汗水搭建起炼油厂的雏形。1972年,红旗炼油厂停建,并最终在黄河北岸济源县坡头和孟县吉利两个公社之间的丘陵地带确定新厂址,后改名济源炼油厂并于1976年由国家计委正式批准建设并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济源炼油厂后改名河南炼油厂、洛阳炼油厂。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石化洛阳工程公司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陈俊武积极参与红旗炼油厂的筹建,并成功推出了多项新工艺设计。红旗炼油厂的建设,既为洛阳石化总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国家的石油化工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它是新中国石油工业建设的一个缩影,体现了我国石油工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精神。

在“石油工业部红旗炼油厂筹建处”参观学习
苏羊遗址位于张坞镇苏阳村西部、下村南部,2019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依托“考古中国——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重大项目,自2021年至今,洛阳市考古研究院联合西北大学、北京大学连续4年对苏羊遗址进行主动性考古调查和发掘,发掘面积2 800平方米。在聚落内部发现人工环壕、仰韶时期居住区、龙山文化墓葬区、湖泊等一系列重要遗存。苏羊遗址延续时间从仰韶早期一直到龙山文化晚期,文化序列从早到晚发展连续稳定,文化谱系一脉相承,且含有油子岭、屈家岭、红山等诸多文化因素,为不同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支撑材料。苏羊遗址呈现出的不同区域多元文化在此交流与融合的场景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收并蓄、绵延不断的重要见证,更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体现。在考古现场,通过洛阳考古研究院专家的讲解,全体党员了解苏羊遗址的发掘历程、重要价值与考古成果,在感受古代文明魅力的同时,增强了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在苏羊遗址参观
蜜蜂养殖是张坞镇白雁河村的特色产业,张坞镇党委、政府引导村民建设土蜂养殖场,积极帮扶村民推出“牡丹花会蜂蜜水”瓶装水和蜂蜜产品,帮助村民走上增收致富路。土蜂养殖场负责人热情介绍蜜蜂养殖知识、蜂蜜采集与生产流程、蜜蜂标本。在与蜂农的交流中,党员们得知,为了收获优质蜂蜜,蜂农们起早贪黑,不惧风雨,不畏蚊虫叮咬,精心照料蜂群。白雁河村通过发展土蜂养殖,实现年收入数十万元。
从建炼油厂到养蜂酿蜜,变迁的是时代场景,不变的是奋斗的精神,这正是党领导下老一辈石油工人艰苦奋斗精神的生动传承,深刻诠释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全体党员通过党日活动,深刻认识到艰苦奋斗精神既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时代的强音。大家表示,今后要在校党委的领导下,继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努力为实现我校的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