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遇见党建--学习延安精神
为进一步弘扬红色文化,了解红色英雄人物,继承革命先烈优秀品质,学习红色精神,培养同学们的爱国情怀和理想信念。2025年3月26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灯塔研习社于致实书院宣讲室召开以“学习延安精神”为主题的宣讲活动,灯塔研习社全体成员积极参与其中。本次研讨会刘同学为主讲人。
活动开始,主讲人刘同学聚焦革命圣地延安,深入解读延安精神。其形成于 1935--1948 年党在延安的艰苦岁月,彼时党秉持祖国和人民利益至上,全力践行。延安精神核心在于为人民服务,历经岁月沉淀,至今仍为新时代社会发展指引方向,助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意义非凡 。
接着,刘同学又详细的给我们讲述了延安精神的核心内容,剖析了延安精神的核心要素:延安精神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延安为中心,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也包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等。在新时代,我们仍然需要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最后,刘同学鼓励大家传承与发展延安精神。传承并发展延安精神,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延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一种宝贵精神财富,不仅指引着当时的革命斗争,更在和平年代继续发挥着其独特的精神力量,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二、遇见党建-学习井冈山精神
李同学为主讲人。他深入解读了井冈山精神的丰富内涵。在风雨如晦的艰苦岁月,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镇压,红军战士凭借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坚守革命必胜的信念,在黑暗中为中国革命探寻方向。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深入群众开展调研,创造性地提出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崭新道路,并在根据地建设中积极践行。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以身作则,与军民同甘共苦,展现出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使军民鱼水情深,充分彰显出人民群众蕴含的磅礴伟力。
接着,李同学讲述井冈山精神的形成背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进入低潮,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受挫。中国共产党人重新思考革命道路,认识到中国国情,决定到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应运而生。
随后,李同学阐述了井冈山精神的历史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开辟了新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为革命指明方向,各地根据地纷纷建立,其精神成为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强大动力。
最后,李同学发出倡议,呼吁同学们传承与弘扬井冈山精神。回首往昔,战争年代里,此精神如熊熊烈火,激励军民奋勇战斗,推动军队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它似激昂号角,鼓舞人民投身建设,助力党的发展。步入新时代,井冈山精神依然熠熠生辉,为社会主义事业与党的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引领党员朝着实现中国梦的目标坚毅前行。

三、遇见党建-忆峥嵘岁月,传红色抗战精神
李同学作为此次活动的主讲人,她以讲述红色故事的形式,带领大家感受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这四种红色经典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接着李同学提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歌创作和歌咏活动空前高涨,为动员、团结、鼓舞全民族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民歌在这一时期大多为表现劳动人民反对内战,反对民族压迫的作品,其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是其中的一首,它唱出了人民的心声,表达了历史的正确选择。
最后,李同学指出红色精神的传承在于学习与弘扬,我们要加强对抗战精神的学习,学习艰苦奋斗,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将这种精神充分发挥到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工作当中,让理论充分联系实际,以“山河虽已无恙,吾辈更当自强”激励自己。并希望同学们应积极学习历史故事,铭记历史,缅怀英雄,牢记使命,传承红色精神,汲取精神力量。
此次以“学习红色抗战精神”为主题活动,同学们深入认识了红色抗战文化,也由此懂得:历史不容忘却,我们铭记历史,并非为延续仇恨,而是要防止悲剧再度上演。同时革命先烈们为理想信念舍生忘死的精神促使同学们思索生命价值,激励他们奔向更好的人生。

四、遇见党建-学长征精神,筑盛世根基
张同学作为主讲人,他围绕长征历程向灯塔研习社的成员们分享了长征途中的几个关键节点: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激战腊子口等,并以此强调这场惊心动魄的远征,历时之长,行程之远,敌我力量之悬殊,自然环境之恶劣,在人类战争史上是罕见的。红军长征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弘扬伟大革命精神的胜利。
随后,张同学深刻解读了长征征程的艰难跋涉,和长征精神的核心要义。在长征途中,红军遭遇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自然环境恶劣,雪山高耸入云,空气稀薄,战士们衣不蔽体却咬牙翻越;草地泥泞不堪,吞噬无数鲜活生命。与此同时,敌人围追堵截,湘江战役中,红军浴血奋战,付出巨大牺牲。最终遵义会议则拨正航向,确立正确领导,明确了长征精神的核心是坚定信念、不怕牺牲,在绝境中寻求生机,指引革命事业迈向光明。
最后,张同学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永远在路上。我们要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将长征精神传承下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呼吁大家要坚定信念、砥砺前行,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在新的历史征程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艰险,还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
此次“学长征精神,筑盛世根基”研学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让同学们认识到国家发展的来之不易,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更促使大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以实际行动践行时代赋予的使命,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为筑牢盛世根基添砖加瓦。

五、遇见党建-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担当作为
王同学作为此次活动的主讲人,于新时期而言,斗争精神具象化为勇于负责的担当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着重提及斗争精神,并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与指示批示。斗争精神绝非仅仅停留在态度层面,更是一种切实的能力体现。
这对领导干部提出了极高要求,不仅要有大无畏的果敢勇气,更需具备扎实过硬的专业本领。值得注意的是,斗争精神并非局限于往昔的战争岁月,即便身处和平年代,它依然是推动社会进步、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新时代所倡导的斗争精神,呈现为敢于直面矛盾冲突、敢于较真碰硬、敢于担当尽责、敢于在复杂局势中赢得胜利的积极精神状态,是那种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坚定执着信念。
随后,王同学分别从 “个人发展”“当下境遇”“长远规划” 这三个维度,对 “为何需秉持斗争精神” 这一关键问题展开了深入剖析。回溯历史,中华民族自诞生起便洋溢着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而我们党近百年的风雨历程,更是一部紧密团结人民不懈奋斗的壮丽斗争史诗。
激昂澎湃的斗争精神,恰似点燃伟大梦想的引信,只有积极投身伟大斗争,才能稳步迈向伟大梦想的彼岸。紧接着,王培静同学着重阐释了发扬斗争精神的核心要点:通过廉洁自律筑牢斗争底气,凭借坚定信念把稳斗争航向,精准靶向明确斗争方向,知行合一提升斗争能力。同时,她引用相关论述,着重强调广大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务必历经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以及实践锻炼,以此不断发扬斗争精神。
最后,王同学强调,党于斗争中孕育、奋进、强盛,斗争精神融入党的灵魂。如今,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改革之路挑战重重。同学们应明晰斗争的漫长、复杂与艰难,借理论武装、科学方法提升本领,大胆创新。更要担当在肩,紧跟时代步伐,勇挑使命重担,以无畏斗志与青春力量,为民族复兴添砖加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