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首页  中心简介  机构设置  新闻动态  学术成果  学界扫描  友情链接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界扫描 >> 正文

作者: 洛阳公共文化研究中心
来源: 洛阳公共文化研究中心


上一条:民族文化:传承有序 创新发展 下一条:协同推进、融合发展,努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关闭

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开放 多种手法再现运河盛景

:研究中心   发布:研究中心 2014年04月03日 00:00 点击:[]

作为大运河申遗重要支撑的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今起试开放,市民和游客可免费参观。

  该博物馆有哪些看点?记者为您一一打探。

  山陕会馆“变身”博物馆

  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馆长孙红飞介绍,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陕会馆而建,以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反映洛阳厚重的文化底蕴,阐明隋唐大运河与洛阳深厚久远的历史脉络,发掘和重现隋唐大运河与洛阳的历史文化。点击进入下一页

  为配合中国大运河申遗,现在山陕会馆的东西廊房、拜殿、舞楼、正殿都将充分利用,“变身”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通过实物、图片、多媒体展示等,全面展示洛阳与大运河的关系以及洛阳大运河文化遗存。

  多种手法再现昔日运河盛景

  昨日,记者为您抢先体验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的一景一物。博物馆第一展厅南端为洛阳水系分布示意沙盘模型,用光电形式把大运河与洛阳的关系清晰呈现。记者轻触沙盘右侧圆形按钮,沙盘上方电子屏幕的三维动画将运河水系、回洛仓、含嘉仓、南关码头、天津桥、新潭、南市的繁华盛景一一呈现。

  展厅由北向南分别展示了东都洛阳营建、隋唐大运河的开凿历史、东都洛阳的繁荣和东都洛阳城航运的发达情况等。其中,营建东都洛阳的木雕栩栩如生,人物表情丰富;东都洛阳城平面示意图、“洛阳与大运河”油画、隋炀帝石板阴刻全身像、隋炀帝开凿运河场面、隋炀帝下江南的龙舟模型等让人浮想联翩,畅想东都洛阳繁华景象。该展厅的最南端,用多媒体加半景画手法展示从洛河南岸北望隋唐洛阳城的天津桥、码头、天堂、明堂和白马寺等图景。

  大运河文物“邀”您看

  作为国家文物局确定的大运河首批申遗点段,市民对发掘出的大运河文物心怀期待,位于第二展厅的“运河遗珠”部分将满足市民的心愿。

  陈展的文物以在洛阳大运河遗址点发掘或征集到的与大运河有关的文物为主,如半身菩萨石像、河堤石构件、铁线板、粮食标本、仓窖模型、刻铭砖图片、刻铭摘录、石磨盘、石门墩等。

  博物馆还采用高科技手段,通过全息投影的方式,将一些典型的运河文物展示在观众面前,增强直观感受。

  市民将乘“龙舟”赏运河

  山陕会馆内曾为演出场所的舞楼演出功能将延续下来,目前投影和幕布已经安装完毕,全息奇幻情景剧《洛神赋》正加紧筹备,争取早日与市民见面。

  此外,山陕会馆的中心大殿正殿已被改装成环幕动感影院,内置一艘20个座位的仿真古龙舟,待全部布置完毕后,游客可通过龙舟模拟的颠簸、震颤和环幕上不断变换的画面,置身于乘龙舟下江南场景中,欣赏大运河的旖旎风光。



公共文化服务触手可及

Copyright All Right Reserved.[2014] 洛阳公共文化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