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论文(著作)名称 | 作 者 | 刊物名称、出版时间 | 备注 |
1. | 洛阳水泉石窟摩崖碑记之新发现 | 贺玉萍 | 光明日报2009-3-31 | |
2. | 元魏石窟文文学意识与美学特点 | 贺玉萍 | 河南社会科学2009-9-1 | 核心 |
3. | 洛阳偃师水泉石窟摩崖碑记释读 | 贺玉萍 | 文物2009-11-1 | CSSCI |
4. | 论西沃石窟造像的审美观念 | 贺玉萍 |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9-2-1 | |
5. | 北魏洛阳时期“说唱文学”成熟期考 | 贺玉萍 |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2009-12-1 | |
6. | 科举制度祭坛上的牺牲品——漫谈孔乙己 | 张铭 |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2-1 | |
7. |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试析文学与电影的异同暨对表演的要求 | 张铭 | 电影文学2009-3-1 | 核心 |
8. | 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的音乐描写 | 张铭 | 名作欣赏2009-7-1 | 核心 |
9. | 秋一样的清愁,海一样的相思——戴望舒《烦忧》写作艺术赏析 | 张铭 | 名作欣赏2009-8-1 | 核心 |
10. | 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试论电影作品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 张铭 | 电影文学2009-8-1 | 核心 |
11. | 《宏观世界话玉溪--试论李商隐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一文学术方法的运用研究 | 张虹 |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7-1 | |
12. | 试论神话隐喻与汉民族的保守思维模式 | 张虹 |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6-1 | |
13. | 谈高校古代汉语教学模式的改革 | 张虹 | 语文学刊2009-9-1 | |
14. | 浅论如何确保新闻媒介监督到位-----山西“封口费”事件为例 | 姜伊昌 | 大视野2009-2-1 | |
15. | 运用信息选择或然率公式开掘手机广告“富矿”的思考 | 姜伊昌 |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2009-8-1 | |
16. | 论新国学的多元文化视域 | 刘保亮 | 科学经济社会2009-3-15 | CSSCI |
17. | 刘庆邦小说的道家意蕴 | 刘保亮 | 平顶山学院学报2009-6-25 | |
18. | 论阎连科小说的道家意蕴 | 刘保亮 | 理论与创作2009-7-15 | 核心 |
19. | 河洛文化与当代河洛文学研究 | 刘保亮 |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7-26 | |
20. | 新国学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 刘保亮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9-5 | CSSCI |
21. | 道家文化与当代河洛文学 | 刘保亮 | 科学经济社会2009-9-15 | CSSCI |
22. | 论阎连科小说的家园意识 | 刘保亮 | 内蒙古大学学报2009-9-15 | CSSCI |
23. | 新国学视野下的当代地域文学 | 刘保亮 | 北方论丛2009-11-15 | CSSCI |
24. | 试析阎连科小说的疾病意象 | 刘保亮 | 名作欣赏2009-12-1 | 核心 |
25. | 论阎连科小说的伦理叙事 | 刘保亮 | 平顶山学院学报2008-12-1 | |
26. | 河洛文化研究的后现代反思 | 刘保亮 | 《河洛文化与姓氏文化》论文集(国际会议)2009-10-1 | 核心 |
27. | 非婚生子女人权保护现状、原因及对策 | 耿志强 |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 2009/4 | |
28. | 中日高校新闻教育比较研究 | 刘琳 | 南昌高专学报 2009-6-1 | |
29. | 试析戈尔巴乔夫新闻思想 | 刘琳 | 兰州学刊 2009-6-1 | |
30. | 浅谈现代新闻价值视角下北京奥运报道的得失 | 刘琳 | 科技信息 2009-8-1 | |
31. | 京派小说中的焦虑意识研究 | 温泉 | 安徽文学 2009-12-10 | |
32. | 青春之歌再解读 | 闻兵 |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09-4-10 | |
33. | 试论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民间意识 | 徐红妍 |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9-9-1 | |
34. | 从“边缘”到“末路”--论贾樟柯电影中的人物命运 | 徐红妍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9-3-1 | |
35. | 历史•个人•人性 --评尤凤伟的《中国一九五七》 | 徐红妍 |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社科版) 2009-7-1 | |
36. | 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几点反思 | 徐红妍 | 科技信息 2009-5-1 | |
37. | 以民间为旗—沈从文湘西小说中民间意识及其启示 | 徐红妍 | 嘉应学院学报 2009-8-1 | |
38. | 兴盛时期河洛佛教宗派述说 | 杨筝 |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 2009-4-1 | |
39. | 初传时期的河洛佛教文化 | 杨筝 | 河南科技大学学院学报 2009-8-1 | |
40. | 多媒体手段在美学教学中的利与弊 | 杨筝 | 中国教育创新 2009-9-1 | |
41. | 河洛文化与丝绸之路 | 张留见 | 中州学刊 2009-1-1 | CSSCI |
42. | 苏俄拒绝孙中山西北军事计划原因探析 | 张留见 | 郑州大学学报 2009-8-1 | CSSCI |
43. | 论道教在河洛地区的形成 | 张留见 |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9-5-1 | |
44. | 先秦时期河洛地区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 | 张留见 | 《河洛文化与姓氏文化》论文集(国际会议) 2009-10-1 | 核心 |
45. | 浅论当前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一种思路——让地方文化进入古代文学 | 张丽娜 | 科技信息 2009-6-1 | |
46. | 中国东北地区汉族火炕文化研究 | 张丽娜 | 国际火炕协会 | |
47. | 苔尔芬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 | 张云 |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9-11-1 | |
48. | 论王符关注民生的道德精神 | 刘迅霞 |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8 | |
49. | 论王符的德化思想 | 刘迅霞 |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10 | |
50. | 论王符的正义精神 | 刘迅霞 |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9 | |
51. | 浅谈文科的教学改革 | 刘迅霞 | 青年文学家2009/9 | |
52. | 先秦儒家思想的发展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 刘迅霞 | 管理与财富2009/9 | |
53. | 河洛寻根文化的发展与演进 | 扈耕田 |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2009-2-1 | |
54. | 尤时熙与明代洛阳的学术转型 | 扈耕田 |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6-1 | |
55. | 论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怪诞之美 | 夏云 | 南昌高专学报 2008-12-28 | |
56. | 根在河洛——潮汕文化与河洛文化多历史渊源 | 夏云 | 河洛学与民族圣地研究 2008-8-1 | |
57. | 试论扬雄《方言》的“用字之奇” | 王彩琴 |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 2009-1-1 | |
58. | 扬雄《方言》用字考论 | 王彩琴 | 第四届汉语史研讨会暨第七届中古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2009-8-1 | 核心 |
59. | 新闻专业学生的学习、实践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 霍华民 |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 2009-12-1 | |
60. | 英雄无名 精神伟大 | 霍华民 | 北方经贸 2009-8-1 | |
61. | 高陵君弩机考 | 刘余力 | 中国历史文物 2009-2-1 | |
62. | 宣春侯卫伉史迹考 | 刘余力 |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2009-4-1 | |
63. | 信安君鼎考略 | 刘余力 | 文物 2009-11-1 | CSSCI |
64. | 论两宋文人的居士文化现象 | 曹颂今 | 洛阳理工学院学院学报 2009-1-1 | |
65. | 对杜诗中鹰与马的意象的解读 | 曹颂今 | 中州大学学报 2009-6-1 | |
66. | 源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区域经济的的发展 | 曹颂今 | 管理观察 2009-12-1 | |
67. | 从民生新闻看电视媒介权力和角色的失衡 | 王秋 |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 2009-2-1 | |
68. | 思想真的可以无羁 | 王秋 | 东南传播 2009-4-1 | |
69. | 洛阳市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报告 | 王秋 | 今传媒 2009-5-4 | |
70. | 关于对中等城市高校大学生开展媒介教育的几点思考——以洛阳为例 | 王秋 | 科教文汇 2009-9-1 | |
71. | 高校汉语言文学建设刍议 | 余艳 | 硅谷 2009-2-2 | |
72. | 转换或扩展思维视角:思维创新的重要途径 | 苑成存 |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9-2-1 | |
73. | | | | |
74. | | | | |
75. | | | | |
7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