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动态 >> 正文
我院成功举办世界客属第33届恳亲大会客家文化学术交流活动
发布时间:2024-10-27 12:16 来源: 点击:

      

10月25日,举世瞩目的世界客属第33届恳亲大会客家文化学术交流活动在我校开元校区学术报告厅进行。活动由我院具体承办。

  中国残联副主席王永澄,洛阳理工学院党委书记卢志文、校长丁梧秀、副校长韩洪涛,中共洛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超文等参加了开幕式。

  卢志文在致辞中表示,洛阳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全球一亿多客家人的祖根地。1700多年前,客家人首次从洛阳南迁,带着河洛文化走向世界各地,为中华文明的传播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洛阳理工学院作为此次活动的举办地,希望以此次学术交流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洛阳理工学院与海内外客属的联系,促进学术交流研究更加深入,推动客家文化传承与发展,共同书写客家文化研究发展的新篇章。

徐超文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她说,客家文化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活化石”,研究客家文化、弘扬客家精神,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洛阳是衣冠南渡的起点、客家祖根地,客家文化与河洛文化一脉相承。希望大家深入挖掘客家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多角度、多层次呈现客家文化“根在河洛”的特质,为弘扬客家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此次学术交流,共收到来自北京、上海、福建、广东、江西、广西、浙江、贵州、山西、河南等11省区市和台湾地区130余篇论文,共有130余名专家学者光临现场参加此次活动。活动开幕后,五位专家进行了主旨演讲。分别是:北京大学赵世瑜教授《“中原”的建构及其意义》、华东师范大学王东教授《从客家“中原论”向客家“革命论”的递进:20世纪初叶客家知识生产的话语转向》、陕西师范大学王双怀教授《从历史角度看客家精神》、暨南大学王列耀教授《客家文化与东南亚华文文学、文化》和我院院长、扈耕田教授《最为绵长的乡愁:东晋南朝时期的洛阳情结》。其中扈耕田教授在演讲中指出,自东晋建立至陈朝灭亡,历五朝,近三百年,偏安于南方的各个王朝,均有着非常强烈的洛阳情结,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长的乡愁。这种乡愁上自帝王,下至士庶,既有亡国之痛,亦有收复壮志,也有对故都美好生活的追忆、模仿与想象中的再现,表现于政治、文化、习俗等各个方面,强化了洛阳在中华民族情感深处的神圣地位,并深刻影响到中华民族的国家意识与民族情怀。

下午,活动围绕客家祖根地及其文化、客家历史与文化研究、客家民俗与传统变迁、客家资源与文化产业四大主题开展分组讨论。

闭幕式上,四个分组对本组讨论情况进行了汇报。洛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张延峰对此次交流活动进行了总结,指出客家文化是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有力见证。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勇于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持续推动客家文化繁荣发展,努力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新贡献。

(供稿人:张瑞玲/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