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概况 | 党群工作 | 师资阵容 | 教学科研 | 河洛文献 | 人才培养 | 学生工作 | 招生就业 | 审核评估
     当前位置: 首页 >> 旧版 >> 精神文明创建 >> 履行社会责任 >> 正文
 
以“文”绘村 寻“洛”之蕴|“兴洛蕴”乡村振兴服务团系列实践(三)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4/03/15 阅读:次 【字体:

在神秘的前五龙沟村的角落,有这样一群女性,她们不甘平凡,渴望绽放,就像无数在寒冷中绽放的梅花一样,任岁月艰难,也磨不平她们的一身傲骨,她们用自己的坚韧为大雪覆盖的前五龙沟村点缀上一抹亮丽的色彩。接下来,跟着小i走近她们,轻嗅这深藏于山间沟野的芬芳。

66岁的李素红奶奶,虽已年过花甲,但仍旧精神矍铄,我们了解到这位奶奶织布、纺花、唱歌、唱戏样样精通。并为实践团成员现场表演了一段《花木兰》。


71岁的李小菊奶奶,早年是一名公园保洁,凭借自己的力量守护“一方净土”,而如今已入古稀之年的李奶奶,凭借自己娴熟的手艺,装点着自家餐桌。在实践团拜访的时候,李奶奶正在擀面,准备做”油馍“,轻抬擀杖,手抚细面,一张张香气诱人的饼就呈现在大家面前。


这件花棉袄是董银莲奶奶年轻时自己亲手做的嫁妆,代表着奶奶对新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对家庭幸福的渴望。花棉袄的每一个绣花、每一针线都承载着奶奶心血和情感,它不仅是一件衣物,更是一段难忘的回忆,见证着奶奶年轻时的勤劳节俭,也成为了家族故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五龙沟边,一簇簇梅花凌寒怒放,即使岁月使其花颜凋零,可它们依然芳香如故,久久萦绕在每一位实践团成员的心头……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学校首页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学院院刊 | 后台管理

电话:0379-65929195
邮编:471023
学院地址:洛阳市洛龙区学子街8号
版权所有@ 2024:洛阳理工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