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5日,洛阳理工学院关工委调研组在智能制造学院展开专项指导,聚焦“学科赋能+校友反哺”双轮驱动,创新构建“劳模精神—智造基因—青年成长”育人闭环。调研组通过打造“星光导航图”,将校友劳模资源转化为立体化育人矩阵,为“读懂中国”活动注入智能制造学科特色。
在“智造者说”专题座谈会上,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段治乾现场发布“星光领航计划”,重点部署将新晋全国劳动模范的杰出校友纳入育人资源库。该计划依托智能制造学院“校友星光矩阵”,构建“三维协同”机制:纵向贯通校院两级关工委资源,横向联动学工、宣传、工会、校企合作等部门,立体化打造“劳模故事智造说”“工匠精神车间课”等特色载体,形成校友劳模从“故事讲述者”向“成长合伙人”的转化路径。
智能制造学院党委书记贺艺现场演示“智造传承”数字图谱,展示以杰出校友为原型的“智能工匠成长模型”。学院创新设计“星火传递”育人动线,通过“校友导师工作站”收集整理劳模成长数据包,开发“智造者成长密码”系列微课,将劳模精神解码为可感知、可交互的智能制造学科语言。院长朱德荣特别介绍了正在建设的“虚拟工匠实验室”,该平台通过数字孪生技术重现校友劳模经典工作场景,构建“沉浸式思政”教学模块。
调研组在“致新”学生社区实地考察时,重点指导“智造星光长廊”建设方案。该长廊创新采用“现实增强+校友轨迹”技术,设置“智造者足迹”“车间里的思政课”等互动展区,着力构建“可触摸的精神传承”模式,深度促进工匠精神与专业教育的基因式融合。
据悉,校院两级关工委已建立“智造星链”专项工作组,计划通过“三个一”工程深挖校友劳模资源:组建一支“劳模导师”智囊团、开发一组“智造中国”课程包、建设一批“校友工匠”实践基地。该创新模式将作为样板工程,带动全校形成“学科化挖掘、场景化呈现、生态化育人”的关心下一代工作新范式。
(图:汪晓花 文:吴相锋)
一审:吴相锋 二审:杜文亭 三审:曹良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