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入党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优秀作品
不忘初心 牢记承诺——我的入党经历
吴争奇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回首我党100年的风雨历程,是披荆斩棘、开拓进取、风雨兼程、成就辉煌的100年。在全国人民热烈庆祝建党100周年的大喜日子里,回想起自己的入党经历,仿佛就在眼前。
1973年夏季,我们县一中接到通知,应届毕业生参加空军招飞体检,没有名额限制,只要体检与政审合格有多少人空军就招收多少。同学们都非常高兴,积极报名参加。没想到经过县、地区、省多次体检和复检,走到最后的只剩我一个人。1974年4月初,县武装部派一参谋陪同我到省军区集中,当穿上军装的那一刻,才感觉自己参军了,是人民空军的一个兵了。抚摸着佩戴领章帽徽和上绿下蓝的军装,心中很激动,明白自己已拥有了一个军人的荣誉,就应该肩负起军人的神圣使命。4月7号走进保定空军第二航空预备学校,成为空军的一名飞行学员。
学校的领导是老红军,就是我们中队的队长,教导员也是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老同志,身上还留有与日军拼杀的伤痕,他们对部队要求严格,在我们入伍训练中,以身作则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记忆尤深的是一次手榴弹实弹投掷训练中,一个学员将拉了弦的手榴弹掉在背后,队长一把将学员推开,迅速捡起手榴弹投了出去,平息了一场事故,保证了学员与大家的安全。事后队长说:“我是党员,当大家的生命遇到危险时挺身而出是应该的。”我当时暗下决心,要向队长学习,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1975年元月,我进入空军第十二航空学校学习飞行,我认真学习,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被评为优秀团员,参加了航校召开的团代会。并在1975年的五四青年节,光荣的加入了党组织,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当时没有预备期和党员宣誓这个仪式,学员队的教导员与我谈话,他说“作为一名党员,就必须忠于党,忠于人民,要尽忠尽职,利居众后,责在人先。责任心是一名党员的底线,也是对党员的最基本要求。要树立坚定的飞行事业心,地面苦练,空中精飞,热爱飞行事业,成为一名保卫祖国领空安全的战斗机飞行员。”我当即表示:“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党员称号,不辜负组织期望。”
航校毕业我成为海军航空兵,驻守南海前线,守卫着祖国的南大门。当时海南岛乐东机场,条件是海军最差的,周边是少数民族,住的是简易房,生活用水是地表水,水非常浑并且不能正常供应,每个飞行员发一个塑料桶,有水时立即接满,以备飞行结束或者运动后冲洗。到雨季道路被雨水冲的坑坑洼洼,没有高压电,场站用发电机发电,电压低且不稳定,生活条件很艰苦。乐东不乐是海航部队有名的水不清,路不平,伙食不好,灯不明的前沿机场。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干劲不减,标准不降,精心准备,熟练掌握每一个动作,认真飞好每一个练习。研究掌握海上飞行特点,经过努力提前达到海上三种气象能打,四种气象能走的全天候飞行作战要求。当时我们的作战飞机,与越南相比处于劣势。我们大队全体飞行员发出誓言:“有我们在,祖国南海就一定安全。”每个人都理光头发,抱着献身蓝天的决心,战斗巡逻在祖国南海的上空,也被地勤的同志戏称为“光头大队”,我们坚信守住领海领空,就守住了国土,祖国人民就安全。在随后的飞行生涯中,铭记入党时的初心与肩负的使命,多次完成上级赋予的西沙群岛战斗巡逻、南海演习、舰机合练以及对美、苏舰船在南海活动的侦查照相任务,驱赶美、苏侦查飞机对海南的侦查活动。分别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的荣誉。
在我的飞行经历中,有两次飞行任务是刻骨铭心的,一次是美国的一艘新型电子侦查船闯入南海,接近我西沙群岛海域,总部要掌握该侦查船的相关资料,命令我师侦查分队起飞,任务下达给我和辽宁的一个飞行员,我们与领航参谋进行了协同,分别驾驶歼侦六侦查机在海南乐东机场起飞,向南海深处飞去。南海气象变化无常,当我们飞过西沙群岛,接近通报的海域时,机翼下方是厚厚的云层,看不见海面,为了完成任务将天气情况报告师指挥所,我们双机编成密集队形穿云下降,随着飞行高度的降低与指挥所的无线电联系中断,是否继续执行任务,全靠我们自己决定,他说怎么办,我说以高度两百米为准,看能否穿出云层。在下降的过程中,也是对飞行员心理的考验,深海飞行没有参照物,极易产生错觉,低空在海上飞行,我们形容就象在“锅底”飞行。两百米高度接近云底,海面隐约可见。目标在哪里呢,通报只说目标在此海域,没有准确位置,一艘船在海中象一片小树叶,寻找目标靠飞行员的经验,我们用8字搜索法,发现目标确认后,立即打开航空照相机电门,分别用垂直和倾斜两种方法进行连续拍照。脱离目标,恢复队形,穿云上升,迅速返航。由于飞行时间长,油量消耗大,返回起飞机场油量不够,向师指挥所报告在陵水机场降落,飞机落地后看到侦查参谋已经在机场等候,简单了解飞行过程和拍照情况,立即将胶卷取出带回,冲洗上报。此次执行任务,难度大,高度低,气象复杂,与师指挥所无线电联系中断,没有雷达保障,飞行时间长,油量消耗多,备降场着陆,是我飞行生涯中飞行时间最长的一次,任务圆满完成,保证了安全,上级情报机关对我们侦查分队进行通报表扬。大家都很激动,我也到北京海航总部参加了部队侦查会议,介绍了侦查照相经验。
另一次是1988年3月14日,在我国南沙群岛赤瓜礁与越南发生了一场海战。海军称为“三一四海战”,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南沙群岛收复岛礁的战斗,是我国立足南沙群岛,恢复对南沙群岛海域管控的立威之战,意义重大深远。那天我和湖北一个飞行员战斗值班,早晨5点30分起床,到机场后正常通电检查接收飞机,与指挥所作战参谋进行电话协同,飞行员之间进行空中动作协同,8点30分左右,空军地勤人员正在吃早餐,战斗警报突然响起,进入一等战斗准备。我们丢下饭碗,迅速穿戴好飞行装备,冲向停机坪登上值班飞机,打开无线电电门,指挥所已在呼叫联系。三月中旬的海南骄阳似火,飞机座舱在太阳的照射下,有将近40度的高温,飞机被太阳晒得烫手,座舱像蒸笼一样,飞行员背着伞系着安全带,汗流浃背,衣服湿透,在飞机上等待起飞命令。地勤人员站在梯子上给我们打伞遮阳,也非常辛苦,但都毫无怨言。这时看到机务大队全体人员坐车进场,将飞机从洞库和停机坪牵引到起飞线,进行起飞前的检查准备工作。全团飞行员进入二等战备,在机场进行编组协同演练,战前动员。各级政工干部及时了解飞行员思想情况,给飞行员加油鼓劲,值班飞机升格为八机,由于天气炎热,飞行员轮换进入一等待命,我被换下休息,团政委与航医马上了解我思想和身体情况,我说:“政委请放心,天气虽然热,身体能顶住,热点不怕,只要祖国需要我就上。”政委让我抓紧休息,吃过午饭,我又上飞机进入一等待命,刚准备好,开车起飞的信号弹腾空而起,地勤立即帮我关上座舱盖,我全神贯注,滑出、起飞一气呵成,根据塔台指挥的数据准确出航。稳定后回头观察僚机,各机间隔、距离保持的很好,我逐渐加大速度,飞向西沙群岛待战空域,给我返航舰艇护航。待命到14点30分左右,恢复正常值班,全团空地人员、飞机撤回。上级的通报传达下来,在南沙群岛赤瓜礁与越军争夺岛礁的战斗中,击沉越军3艘舰船,毙敌近400人,缴获军旗1面,俘敌9名,我军伤1人的战绩。这次海战,我虽然没有与越军面对面空中交战,但我在飞机上待命时间最长,那种苦与累,大战前的紧张气氛,使我终生难忘。海军报记者采访我后,在海军报刊登了“为了南疆的安全苦累算什么”的小文章。
回想起入党46年的经历,心中充满感动、感恩。我是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青年,能够参军入党,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肩负着保卫祖国南海的使命,尤其是加入党组织成为一名党员,深深感觉到入党是一种信仰与责任,意味着拼搏与奋斗。从腥风血雨的战争年代,到艰苦创业建设祖国的发展时期,抗震救灾、抗洪抢险、抗击疫情……冲锋在前、甘于奉献的永远都是共产党员。我虽然已经退休了,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退休不退志,永葆党员的先进本色。积极参加离退休处党委与所在党支部组织的各项活动,加入洛阳市老干部督导团、洛阳理工学院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团,发挥“五老”作用,为关心教育青少年一代、为创建文明城市发挥余热。曾多次被河南省、洛阳市及洛阳理工学院关工委表彰。还能够为党做一点工作,我感觉很荣幸和自豪。
202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