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入党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优秀作品
我身边的三个老兵
雷润堂
我入党40多年,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对党感情深厚,深深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转眼退休了,工作和生活的节奏慢了下来,但力所能及做一些有益的事还是应该的。退休后的第二个月,大家推选我担任“第九党支部书记”。第二年又走进洛阳市老干部督导团行列,第三年任学校关工委副秘书长。带好孙女孙子,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又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充实且快乐。在工作中我遇到三位退伍老兵,也是三位兄长,他们的点点滴滴深深地感染着我。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我觉得把他们的故事传递给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一代,是我的义务,也是责任。
信仰——升起孩子心中的国旗
2020年,党领导中国人民坚决打赢抗疫阻击战,广大医护人员白衣执甲奋战在抗疫一线,他们奋勇向前不怕牺牲的精神让老兵谢建新仿佛又回到了50多年前。老谢想起了1966年,19岁的他戴着大红花,乡亲们送他参军入伍时的激动;想起他驾驶战机翱翔蓝天,保卫祖国领空时的自豪……
“我得让我的孙子记住这些抗疫英雄,记住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伟大的中国人民。” 老谢每天早上准时起床,带着孙子,在电视机前列队、升国旗、唱国歌、敬礼。每天在国旗下,给孩子讲一段抗疫故事。去年夏天,他带着孙子走进学校广场,在国歌声中,爷孙俩亲手升起了庄严的五星红旗。这一幕深深地镌刻在我们心里。老谢升国旗的事拍成“爱国主义精神代代传”短视频,获得教育部关工委优秀奖。老谢升起了孩子们心中的国旗,也升起了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初心——矢志不渝跟党走
“提高警惕,保卫祖国”,毛主席手书这八个大字深深地印入年轻士兵李亚非的心里,五十年不曾忘记。他是在阵地上入的党。当年反侵略形势十分严峻,李亚非所在的前沿阵地最为险要,在坑道里面要完成吃、住、管、打、藏,当时没有现成模式和经验。他临危受命,踏着没膝的积雪日夜组织班排进攻、防御、三防、打坦克科目演练,摸索出一套战时坑道吃住管打藏战法,受到上级的肯定和推广。在一次示范重机枪占领阵地时,在极寒的气候条件下,手碰到枪身,扯下一大块肉皮,满手是血,全然不顾。近似于实战的考验,使他收获满满。1974年3月5日,在这个难忘的日子里,他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这些年,李亚非奔忙在大、中、小学课堂上,讲他的战斗经历、奋斗历程。2019年,李亚非被洛阳市选拔为“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报告团成员。2020年被评选为河南省教育厅“德育宣讲专家”。
担当——关键时刻我还要上
1979年,秦大智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斗,面对敌人的炮火,老秦丝毫不畏惧,奋勇向前,荣立三等功。退休以后,他从未停下为党工作的步伐。寒来暑往,步履匆忙,走进大中小学校、机关社区作报告2OO余场,听讲人数达3O余万人次。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老秦坐卧不安,“我不能在抗疫斗争中掉队”,2019年12月19日,某饭店出现第一例疑似病例后,老秦主动给上级建议,严防严控、消杀在先,为洛阳抗疫吹响了第一哨。在社区,老秦主动要求做党员志愿者,七十多岁的他“全副武装”为社区防控站好第一班岗。在他的带领下,他的老伴还有同社区的4对党员夫妻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70多天风雨无阻。别人问老秦,怕不怕,老秦说:“40年前我没怕过,现在更不怕。”为了他人安宁,为了祖国安定,老秦是不惧生死的,这就是一个老兵的担当。
细想开来,时光荏苒,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这些老兵,无论是在部队还是地方,追求信仰的脚步从未停歇。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少年强则国强”,愿我们祖国的花朵在党的沐浴下茁壮成长,我也把希望寄托在孙女孙子一代身上,让他们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做一个有信仰、守初心、敢担当——有益于党和人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