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青年教师将会计专业理论与基层实务、企业实践深度融合,7月16日,会计学院青年教师暑期社会实践营一行十余人聚焦宜阳县,通过“政府-财政-企业-乡村”全链条调研,解锁基层财务治理与产业发展的“会计密码”。
首站白杨镇政府:探基层治理中的财务“基石”

实践营首站抵达宜阳县白杨镇人民政府。在与镇领导及财务工作人员的座谈中,教师们重点了解了乡镇财务在基层治理中的职能作用。教师们就乡镇财务风险防控、预算精细化管理等问题展开交流,现场氛围热烈,为理解基层财务“末梢治理”积累了第一手素材。
再访白杨镇财政所:解码基层财政的“神经中枢”



第二站,实践营走进宜阳县财政局白杨镇财政所。作为连接县级财政与村级财务的关键节点,财政所工作人员详细讲解了乡镇财政的“收支两条线”管理、惠农补贴资金发放流程以及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模式。教师们翻阅了财政所的台账资料,直观看到从预算编制、资金拨付到绩效评价的全流程记录,此次调研让教师们深刻认识到,基层财政不仅是“管账”,更是“管方向、管效益”的重要抓手。
走进力达化工:触摸企业会计的“实战脉搏”


第三站,实践营来到洛阳力达化工有限公司。在企业财务负责人的讲解下,教师们了解化工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流程,随后聚焦企业会计实务展开交流。企业财务团队结合具体案例,还原了工业企业会计的“实战场景”。教师们还就财会行业发展话题与企业人员探讨,为教学中融入行业最新动态找到了鲜活案例。
驻足石垛村:探寻乡村振兴的“财务密码”

实践营最后一站走进白杨镇石垛村。作为学校定点帮扶村,驻村第一书记李亚逊热烈欢迎实践营教师一行。教师们与村“两委”干部、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围坐交谈,详细了解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现状、未来规划、工作重点,并结合专业知识,为村集体产业发展、财务管理规范化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此次宜阳之行,实践营通过“政府治理—财政运作—企业实践—乡村发展”的四维调研,让青年教师跳出课本框架,看到会计专业在不同场景中的多元价值。无论是基层财政的“精细管理”,还是企业会计的“实战智慧”,亦或是乡村财务的“民生温度”,都将转化为教学中的生动案例与科研中的现实课题。未来,会计学院将继续推动青年教师扎根实践,以专业赋能地方发展,为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注入持续动力。
(一审:张翰林 二审:郭春林 三审:曹相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