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6日下午,会计学院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务虚会顺利召开。院长马腾、副院长吕玉辉、蔡洁、张自巧、张国柱,各系室主任、副主任、骨干教师及教学秘书齐聚一堂,围绕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核心议题深入研讨,为学院高质量发展谋篇布局,会议由蔡洁主持。

会议伊始,马腾立足行业变革与学院发展全局,开宗明义阐释本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务虚会的背景意义:当前处于关键交汇点,一方面全国财会类在校生规模庞大且“供过于求”与“供需错配”并存,毕业生传统能力难适配企业数智化需求,另一方面会计行业数智化转型已成现实,正重塑人才能力边界、颠覆培养模式,在此背景下学院需突破三大关键问题 ——精准对接社会及洛阳区域产业需求破解就业质量难题、依托课程团队融合数智化技术打造专业特色、推动教科研与教学实践融合形成良性循环;他强调此次务虚会绝非“务虚谈兵”,而是要聚焦问题,集思广益,为学院推进应用型转型、筹备2029年MPAcc学位申请统一思想为未来3-5年构建“智能+ 专业+区域”特色培养体系定方向,最终实现以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带动学院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目标。



各系主任结合前期分专业务虚会中专业教师的研讨情况,直面财务数智化转型的挑战,系统谋划了各专业未来发展的思路与路径。会计学系主任张莉、财务管理系主任刘云江,审计系主任刘蔚分别从数智化转型、产教融合、师资能力提升、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汇报。他们一致认为,传统财会人才培养模式已难以适应行业发展需求,需紧跟财务机器人、大数据分析、区块链等技术变革趋势,着力培养具备智能工具应用、数据洞察和战略决策能力的复合型财会人才,同时精准对接洛阳装备制造、文旅融合等区域产业需求,破解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
参会骨干教师围绕会议议题畅所欲言、热烈研讨,就人才培养体系重构、课程优化、实践平台建设等关键问题建言献策。大家一致认同,要构建“专业核心+智能技能+区域服务”的三位一体培养模式,通过增设《财务机器人》《大数据财务分析》等课程建设智能财务实训中心、柔性引进行业专家等举措,实现人才培养从“传统财会从业者”向“数智时代价值创造者”的转型。
副院长们结合分管工作提出针对性指导意见,为专业建设指明方向。吕玉辉鼓励各系加强与应用型财会人才培养高校的交流合作,深入企业一线调研人才需求,提炼形成自身独特优势,打造差异化发展格局。张自巧从学科建设角度出发,强调要清晰认识当前会计学科发展瓶颈,逐项破解难题,为2029年MPAcc学位申请做好系统性规划。张国柱聚焦专业评价体系,建议各专业在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教材开发、教学研究等方面提前布局,夯实人才培养基础。
蔡洁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参会的院领导、各系室负责人及骨干教师,紧扣数智化转型背景下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核心议题,从不同维度深入研讨、积极献言献策,为学院破解发展难题提供了多视角思路。当前,会计行业数智化变革步伐持续加快,洛阳装备制造、文旅融合等区域产业需求也在不断升级,传统财会人才培养模式已难以适配行业与区域发展新要求,面临诸多现实挑战。在此形势下,各专业需主动跳出固有框架、精准破局——既要立足学校与学院发展全局,主动凝聚共识、协同形成合力,更要始终锚定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核心目标。此次研讨也为各专业后续规划与建设,提供了兼具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建设性思路,为下一步落地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务虚会紧扣数智化时代会计行业变革趋势,以打造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新生态为核心,凝聚了发展共识,明确了行动路径。会计学院将以数智化财会人才培养为契机,守正创新、精准发力,力争通过3-5年努力打造“智能+专业+区域”特色培养品牌,建成豫西地区智能会计人才培养核心基地,推动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双提升,为学校应用型本科建设和洛阳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一审:张翰林 二审:郭春林 三审:曹相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