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推荐人 | 书籍信息 | 推荐理由 |
1 | 杜天宇 | 书名: 《只要有1%的不同,就可以100%的吸引别人》 作者: 李民奎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 反对别人的意见时,总是会引用这样或那样的合理证据,但是,那种证据大部分不过是为了使自己的感情合理化、正当化罢了,不管自己是否意识到,实际上就是这样。 只凭借外表来判断一个人是不成熟的表现,但是世上却到处是这种不成熟的人。认为内在比外表重要的人谨记这样一句话“虽然神看的是你的内在,但人们先看到的却是你的外表”。 从细菌到人类,经过大自然的选择和进化,在所有的生物中,人类是最具有利己性遗传因子的,但讽刺的是,人类也是最具有利他性的一种生物。 我们祖先将“相互利他主义的美德发扬光大,使人间变得越来人性化,将自给自足的原始社会进化到今天的贸易社会。” |
2 | 李琳 | 书名: 《目送》 作者: 龙应台 出版社: 三联书店 | 书中的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她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这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而美丽。 |
| 高太平 | 书名: 《自控力》 作者: 凯利·麦格尼格尔[美] 出版社: 印刷工业出版社 | 该书讲述了什么是自控力,自控力如何发生作用以及自控力重要性。我们控制自己注意力、情绪、胃口和行为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我们的健康、财务安全、人际关系和事业的成败。这本书告诉大家,提高自控力的最有效途径在于弄清自己如何失控、为何失控。如果你总拖到最后一分钟才开始工作;总是月光,信用卡透支;想放松一下,却熬夜上网;一直想减肥,总是挫败;那么这本书就是专门为你而写的。 |
3 | 蔡洁 | 书名: 《白夜行》 作者: 东野圭吾[日]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 这是我读的东野圭吾的第一本书,起先只是把它当做一本另类的悬疑爱情来读,但自从看了几页,便如同中毒一般欲罢不能,因为这本书,把翻拍的各种版本的电视剧也一网打尽。如果你以为经历过或感悟的爱情不过如此,强力推荐你看看这部,你会重新定义爱情的意义。 白夜行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从许多不同角色的第一视角来描写的,每个视角都是一块拼图,东一块西一块,没有重复,没有一句废话,需要读者有极强的逻辑思维,自行在脑海拼凑成一副完整的画。跳跃或快餐式的阅读是不适合《白夜行》的。书里很多事情直到结局都没有交代清楚,但是通过一些细节又仿佛可以自行推测出来,然后有一种背脊发凉的感觉。感叹书里所反映的人性和现实,感叹那种钝重灰暗的氛围。 《白夜行》是全部都是压抑黑暗的吗?不,不是。在亮司与雪穗之间还有着点点温柔。雪穗说过“我的天空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是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亮司是雪穗心里的光,像一盏灯一样温暖安心。但是结局亮司自杀,雪穗那句不认识,头也不回的像幽灵一样走了,又打碎了我们心里的那些许温柔。 好了,不能再剧透了,这本书需要你耐心的去读,不能囫囵吞枣,你会有所感受有所理解,你的内心会被东野圭吾强大的文字能力所震撼。 |
4 | 崔隽
| 书名: 《未来简史》 作者: 尤瓦尔•赫拉利[以]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本书并不是预言未来会是怎样?而是使我们把视野放宽,发现未来更多的可能性,以及面对这么多情况和可能性该注意些什么?这个未来不是未来几个月或未来几十年的情形,而是把视野放大到整个生命来思考的未来。作者在最后也提出了关于未来发展的问题让我们常挂于心。 |
5 | 李峰
| 书名: 《我们仨》 作者: 杨绛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我们仨》是钱钟书夫人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1998年,钱钟书逝世,而他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杨绛在92岁高龄的时候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作者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丈夫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杨绛是钱钟书的夫人,钱媛的母亲,他们仨是这个世界上不平凡却又平凡、不简单却又简单的一家人。说他们不平凡、不简单是自然的。这个家庭里结合了我国最著名的作家、翻译家、研究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书香门第之气,留下了太多值得后人回味的书册。可他们又是芸芸众生中如你我般平凡而简单的一家人,渴望的是这世间最稀疏平常的亲情之爱。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我们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我们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看多了市面上那些洋洋洒洒的抒情的书,《我们仨》无疑是一股清流,清澈透明,又至深至远。全书的通篇都是简单的述说追忆,一个个再简单不过的家庭故事、甚至小事。杨绛先生的文字是朴实无华的,就像真爱如水,清润而甘甜。读着读着这样的述说,你便能感同身受甜如蜜的家庭琐事,眼前甚至会浮现出想象的画面。无需过多华丽词藻的修饰,却凝聚着最真挚的情感,读来沁人心脾,直达心底。 |
6 | 于耀华 | 书名: 《你其实可以更理智》 作者: 大卫.麦克雷尼[美]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 本书叙述了大量的心理学实验和趣味轶事,以看似轻松的文字深入分析了人类行为的动机,指出了一种普遍现象:人们都以为自己能客观地看待自己,看清现实,而往往产生“世人皆醉我独醒”的错觉,但其实并非如此。 本书第16章根据近50万美国人的调查分析了金钱与幸福感的关系,金钱是日常生活幸福的重要因素,超过了某个点,你的幸福就会稳定下来,不再增长。研究表明:缺钱会造成不幸,但过分富有并不能造成相反的效应(即幸福)。 |
7 | 王志军 | 书名: 《平凡的世界》 作者: 路遥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作者写的平凡人的故事,给我们引发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我们怎样去生活,和我们生活的态度与思考,这可能是这本书的深邃所在,也是这本书的精华。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
8 | 马翠荣
| 书名: 《一个人的朝圣》 作者: 蕾秋•乔伊斯[英]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书中的主人公哈罗德65岁,在啤酒厂做了40年的销售代表后默默退休,和妻子住在英国乡间,夫妻疏离,日复一日。一天早晨,他收到一封信,来自20年未见的老友奎妮。她患了癌症,写信告别。哈罗德写了回信,在寄出的路上,他由奎妮想到了自己,越走越远,最后,他从英国的最西南一路走到最东北,横跨整个英格兰。87天,六百多英里,只凭一个信念:只要他走,奎妮就能活下去。 这是哈罗德千里跋涉的故事,但这绝不是一个“信念诞生奇迹”的励志故事。这个旅程实际有两条路,一条是徒步路程,一条是内心之路。路途中,有壮阔优美的风景、不断出场经过又离开的人物、陌生人的故事,交织着深藏内心的回忆,一点点想起不能释怀的、不敢触碰的往事——他到底对奎妮做过什么?他们什么关系?他的儿子去了哪里?他和妻子之间的秘密……是怎样的苦楚与隐痛,折磨着他,才如此轻率如此执著地走上这条通往不可能之路? 读完这本书,对于一个同样在生老病死中挣扎的普通人,它会带来令人感伤和宽慰的一些东西,能够让你平静地去面对过去认为可怕而绝望的生活;对生活平稳而顺利的读者来说,也会审视自我,会更加珍惜并善待自己身边的亲人和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