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月 28 日,为深化校地合作,推动非遗文化传承与艺术教育融合发展,教育科学与音乐学院院长雷海栋带领学院团队参加 “非遗工坊建设与文化传承” 专题研讨会,与围棋博物馆馆长董艳丽及特邀专家王支援教授共同探讨非遗工坊在高校美育与实践教学中的创新路径。
研讨会上,王支援教授以 “非遗工坊的教育功能与文化传承创新” 为主题发表演讲。他指出,非遗工坊不仅是技艺传承的载体,更是高校美育的重要实践平台。他强调,围棋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其传承需要结合现代教育体系,通过 “理论 + 实践”“课堂 + 工坊” 的模式,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文化精髓。他还建议,洛阳理工学院可与洛阳围棋博物馆合作开发 “围棋文化 + 艺术教育” 特色课程,将围棋礼仪、棋道精神融入音乐、舞蹈等艺术教学中,形成独具特色的非遗教育体系。此外,王支援教授还分享了他在非遗研学基地建设方面的经验,提出 “高校 + 博物馆 + 社区” 的联动模式,建议通过非遗工坊开展 “非遗进校园”“非遗研学营” 等活动,让更多青年学生参与非遗保护与创新。
董艳丽馆长介绍了洛阳围棋博物馆在非遗保护与研学实践中的成果,强调围棋文化传承需依托高校学术资源与教育体系的深度参与。雷海栋院长表示,教育科学与音乐学院始终致力于将传统文化融入艺术教育,未来将通过课程共建、非遗工坊实践等形式,助力围棋文化在青年群体中的普及与创新。
与会各方还围绕非遗工坊课程设计、师资培训及研学活动策划等展开交流,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未来,洛阳理工学院教育科学与音乐学院将与洛阳围棋博物馆、王支援教授团队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探索非遗文化传承与高校美育融合的新模式。
此次研讨会为校馆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标志着洛阳理工学院在非遗教育实践领域迈出坚实一步。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与本地文化机构的联动,以美育赋能非遗传承,服务地方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