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目的
(1)通过拆装了解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的整体结构、功能及设计布局;
(2)对减速器进行结构分析,了解其如何满足功能要求,强度、刚度要求,工艺要求及润滑与密封要求;
(3)拆装与分析轴系部件,了解轴上零件的定位方式、轴系与箱体的定位方式、轴承及其间隙调整方法、密封装置等,观察并分析轴的工艺结构。
实验原理(主要知识点)
(1)圆柱齿轮减速器的传动原理及减速比计算
(2)轴上零件的结构、形状、功用、工艺要求、装配关系
(3)轴及轴上零件的定位方法
(4)轴承的类型、布置、安装及调整方法
(5)箱体零件的结构及结构工艺性
(6)齿轮结构
(6)轴承的润滑与密封
(7)减速器内传动件的润滑方式
(8)减速器辅助部件的结构及作用
实验仪器设备(装置或软件等)
拆装用减速器、活动扳手、榔头、钢卷尺、数显游标卡尺、螺丝刀等。
硬件:计算机、智能手机。
实验材料(或预设参数等)
实验测量参数:
(1)减速器中心距、中心高;
(2)箱座上下凸缘的宽度、厚度;
(3)筋板的厚度;
(4)齿轮端面与箱体内壁距离;
(5)大齿轮顶圆与箱内壁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6)轴承内端面至箱内壁之间的距离。
实验教学方法
在高度仿真的实验环境中,应用AR技术,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展实验教学。改造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技术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使用目的:模拟实际的减速器拆卸组装检修环境,营造高度仿真的工作氛围,把实际工作中的主要业务技能融入到实验教学中。
实施过程:例如,在减速器拆卸的实验教学中,把现实中的安装步骤通过AR技术,形象逼真的再现模拟,重现减速器的拆卸过程,帮助学生快速学习减速器的组成部件和拆卸技术。
实施效果:通过AR实验教学方式,有效地解决课程教学与实际需求脱节的矛盾。
实验方法与步骤要求
(1)实验方法描述:
1)观察法
2)操作法
(2)学生交互性操作步骤说明:
步骤1 观察减速器外部结构,思考:
1)减速器级数、输入轴、输出轴及安装方式分别是什么?
2)上、下箱体间联接螺栓是如何布置的?
3)箱体底座为何采用不完整平面?
4)起重吊钩、定位销、启盖螺钉、油标尺、放油螺塞、窥视孔、通气塞的作用、结构及布置方式是什么?
步骤2 测量以下参数
1)减速器中心距、中心高;
2)箱座上下凸缘的宽度、厚度;
3)筋板的厚度;
步骤2 卸下通气塞,拧下透视孔盖联接螺钉,卸下透视孔盖;
步骤3拆下轴承端盖;
步骤4 拆下上、下箱体间的联接螺栓、定位销;
步骤5拧动启盖螺钉卸下上箱盖;
步骤6 手动转动高速轴,观察齿轮啮合情况及减速器的运转情况
步骤7观察箱体内部各零部件的结构及位置,思考:
1)减速器上、下箱体为何种成型方式加工而成,结构上如何保证箱体刚度要求?
2)轴承是如何润滑的?
3)箱体结合面的油沟作用、结构和布置?
4)甩油盘的结构、位置和作用各是什么?
步骤8测量以下参数
1)齿轮端面与箱体内壁距离;
2)大齿轮顶圆与箱内壁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3)轴承内端面至箱内壁之间的距离。
步骤9 拆去高速轴、中间轴和低速轴;
步骤10 观察高速轴部件的结构并按照合理顺序拆下轴上零件;
步骤11观察中间轴部件的结构并按照合理顺序拆下轴上零件
步骤12观察低速轴部件的结构并按照合理顺序拆下轴上零件
思考:
1)轴上各零部件是如何实现轴向和轴向定位的?
2)轴上退刀槽起何种作用?
3)轴与轴承、轴承与轴承座采用何种配合方式?
步骤13 分别完成高速、低速及中间轴部件的装配;
步骤14 将各轴部件安装在下箱体中;
步骤15 观察齿轮啮合情况;
步骤16安装上盖部件,包括窥视孔盖、联接螺钉及透气塞等;
步骤17合上上箱盖,装入定位销,拧上联接螺栓、启盖螺钉;
步骤18 安装轴承端盖及联接螺钉。
实验结果与结论要求
(1) 记录每步实验结果;
(2) 实验结束后撰写实验报告和心得体会。
考核要求
1. 完成减速器拆装;
2.详细观察并对结构进行分析;
3. 完成数据测量;
4. 填写实验报告。
面向学生要求
(1) 专业与年级要求
机械类本专科专业
大学二年级或三年级
(2) 基本知识和能力要求等
1)具有机械机构和结构设计的基本知识;
2)具备机械加工工艺基本知识
3)能够使用基本测量工具进行尺寸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