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
您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旧版 >> 团学工作 >> 就业指南 >> 正文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基层就业之星介绍
来源:    2020-03-23 09:36:22    【字体: 】    浏览次数: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基层就业之星—— 连梦鸽



2019年7月底,我们背上行囊整装待发,之后从五湖四海踏上了开往边疆的列车,不一样的起点却有着一样的目的地,不同的人生却有着共同的梦。我们怀着矢志报国的心来到大美新疆,誓要在我们最美好的青春里,用最宝贵的才智来建设边疆。或许当初来到新疆,只是为了寻找一份工作,但是在一些偶然因素和一些必然因素的影响下,自己来到了新疆,这几个月以来的生活,让我深刻感受到新疆的魅力。

初到党校

经过三天两夜,我们到了火车站。刚下火车,党校领导就为我们举办了简单的欢迎仪式,让每个人的心灵距离瞬间拉近了许多。接着就来到了党校,在党校组织无微不至的关怀下,身在异乡的我们没有感受到孤独,有的只是快乐。党校是青春汇聚的舞台,来自五湖四海的我们,在这里相聚,一起度过了短暂但格外令人珍惜的三个月时光。在这期间,大家一起学习了维吾尔语、举办了生日会、从讲座中汲取丰富的精神食粮、为了晚会的顺利开展挥洒汗水......更重要的是大家一起度过了祖国母亲的七十华诞。在那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在新疆这个离家万里的地方和周围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一起升旗、观看阅兵仪式,相信这种经历必是人生一笔珍贵的财富。

巴仁乡实践调研

在党校期间,为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州委的有关部署,继续深入开展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整个班集体到巴仁乡巴仁村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实践调研活动。巴仁村是社会稳定和脱贫攻坚的特殊重点地区,在那里参加主题教育,参加社会实践,更具特殊意义。在那场实践调研活动中,我们亲自参与了“两不愁,三保障”的落实工作,对基层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另外,在这段时间内,组织还精心安排了三场专题讲座,邀请了经历丰富,理论功底扎实的基层主要领导与学员面对面交流沟通。三场讲座的内容各有侧重,促进了学员对基层工作的全面了解。无论是实践调研活动还是理论知识的学习,都让刚刚经过一点点磨砺的我们,精神面貌大为改观,让我们谈到未来时少了一些迷茫,谈到选择时多了一份坚定。

初到玉麦乡

在对新疆三县一市的考察后,我被分到了阿克陶玉麦乡。刚刚来到这里的时候,对乡里的一切充满了未知感,自己想尽快的熟悉这里的一切。于是,这段时间内学习成为了我的重心。除了向书本学习,我还向周围领导和同事学习,他们的点拨,让我茅塞顿开。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还让我看到了这里的人民是怎么样生活的、周围人都在忙碌着什么,知道了单位如何运转,同事开展什么工作以及方方面面的乡情、村情,为以后开展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在新疆,从甜甜的西瓜开始,到香香的羊肉串结束,我必会坚定信念,继续前行。“从一名吃瓜群众,成长为一名种瓜少年”。这里离家虽远,但离国很近。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奔跑,一起做一个追梦人。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基层就业之星事迹——于晓东



于晓东,是洛阳理工学院2019届毕业生,在毕业之际,看到了校园里宣传大学生西部计划的公示牌。因为以前在新疆待过,在那里经历的许多美好记忆都在脑海挥之不去,然后我就按照牌子上的二维码开始了网上报名,后来知道了学校里跟我一同报名的还有其他十多个同学,他们跟我一样都对这个项目感兴趣。然后在学校团委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在等待中经历了报名、选择岗位、体检、买火车票,坐上了到乌鲁木齐的火车。经过一周的培训,我们去了各自的服务点,我来到了喀什市,分到了市纪委监委,初入工作,单位的哥哥姐姐都特别热情,带着我带了生活用品,然后带我去了我的住处。工作了半个月,一个文件下来,我就投入到了长达三个多月的扶贫,因为喀什市2019年底要脱贫摘帽,这三个月刚开始不适应,但现在已经是扶贫工作的末尾,自治区第三方已经来验收了,马上我也该回到原单位了,经历过之后竟也有些舍不得,三个月跑遍了喀什市的多个乡镇,跟农户亲密接触,被民族之间的感情感动。比如在村里,碰见维吾尔族小孩,他会带着口音可爱的说“你好”,这里补充一点,这里国语已经很普及了,小朋友们的国语水平比有的大人都要好。这里太多让人新奇和感动的事,你来了,就会知道。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基层就业之星事迹——吕晓雪



我叫吕晓雪,是一名中共党员,2019年6月毕业于洛阳理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同年7月我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服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伊州区。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我2019年4月份在一次逛微博的时候,在西部计划官博宣传首页上看到的,这一口号号召着一批又一批优秀大学毕业生支援西部,建功基层,服务边疆,奉献青春。那一刻,我心沸腾,脑海里只有那句响彻朋友圈的话语——青春无问东西,岁月自成芳华,那也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不是只有一线城市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去祖国需要的地方也是一种芳华。

我知道,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个人成长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我觉得这是当代大学生应该考虑的事情。于是,在面临人生道路的诸多选择时,我选择了这条不平坦的道路,踊跃报名中国青年志愿者基层社会服务。

在经过不懈的努力之后,我终于收到了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的录取通知书,成为了一名真正的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在2019年7月22日傍晚,我与我们河南项目办的300多名志愿者一同踏上了郑州到乌鲁木齐的列车,奔赴新疆辽阔的大地。这整个行程将近40个小时,我们心潮澎湃,整个列车里、脑海中始终萦绕着那一首歌的旋律,这是我一生中最勇敢的瞬间......

到达乌鲁木齐之后,我们在新疆农业大学开始了5天紧锣密鼓培训工作,每天的日程都安排的满满当当的,紧张而又新奇。经过培训,我们发现太多太多的“新疆”,都是我有所误解的,在这里,我们了解了新疆的辽阔疆域、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以及许多我们不曾探索到的神秘;明白了新疆始终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宗教分裂势力都不可将它撼动;知晓了现在的新疆并非疆外人所简单认识的那样,它也是一个让无数游客心驰神往而无需过度担心安全问题的圣地......

现在我在伊州区这一基层服务岗位快有300天了,在这些天里我感受到了很多。来到这里的第一天下午,我就与社区干部共同参加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活动,风格迥异的民族舞蹈表演让我感受到了边疆地区浓浓的民族团结情。在接手两个假期的返乡大学生工作中,看着学生们在社区实践中的改变与成长,仿佛让我看到了曾经的自己,青春,充满了力量,每次跟他们一起工作让我一个刚刚毕业踏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感觉又重新回到了校园生活,是他们的笑容让我这颗远离家乡的心安定平静下来。同样地,我知道社区工作接触的都是居民百姓,很是繁杂,但也确实锻炼自己与人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到网格后的日常工作及新冠疫情的发生,让我这个初来乍到者感受到了“你所谓的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这句话更深层次的含义;在居民夜校上,正在考试的少数民族哥哥姐姐们,在我耐心为他们解读考卷上看不懂的汉字时,用不是很熟练的汉语向我表达感谢时露出纯真的笑容,那一刻,我虽然不是他们的老师,但是那种成就感在我内心油然而生,因为,我们同是中华儿女……虽然我目前只做了五十多天的志愿者服务工作,但是社区领导干部们对我工作和生活上的热心帮助与悉心照顾,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也更加坚定了我“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志愿者初心。

这里,或许不会是我在祖国版图上抵达过的最远方,但一定会有我一生中最难以忘怀的经历。我愿意在人生最好的年华,以志愿之名,以青春之我,在基层用实干践行初心,为祖国的边疆建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