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状态是指人在某一时刻的心理活动水平。苏联心理学家列维托夫认为人的心理状态既有暂时性、又有稳固性,是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统一的表现。简而言之,就是现在开心还是悲伤,是紧张还是愤怒等等。
美好的心理状态,带来的是心身的满足。但糟糕的心理状态呢?一定是各种不舒服。每个人都经历过痛苦、悲伤,心里难受的时候会感觉“心拧着疼”,“头蒙脑胀”,甚至感觉自己不能思考!当然,下面这种情况你可能也经历过,在高考或者世界500强公司的入职面试时,紧张、想上厕所,很多人甚至会在准备的前一夜失眠!当公布考试或面试成绩时,忐忑不安、心脏怦怦跳到了嗓子眼、出汗等!
所以心理状态会对身体的影响很大!
如果能够及时觉察自身的心理状态,我们能尽早发现身体的警报,并做出及时调整。如果不能及时调整,长时间持续可能导致各种各样的精神、躯体疾病,包括:抑郁、焦虑、心脏猝死、冠心等等。
当身体报警后,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保持心理平衡。做情绪的主人,在生活中尽力培养积极情绪,减少消极情绪的发生。善用“杯子理论”:压力就像水龙头里的水,源源不绝地流到心理承受力这个“杯子”里。不要悲观地看到“水势”有多大,而是培养豁达进取的心态,加大“杯子”的容量。
其次,预防应激,减缓压力。遇有矛盾挫折,主动尽快摆脱,不要钻牛角尖,不要任消极情绪折磨并摧残自己。要想到“利与身孰重?”要做到“转念冰解”。准备心情“急救箱”,上面写着用积极情绪面对的“药方”,如“没什么大不了的”、“周末我可以找朋友聊天”、“我确实是很棒的”等等。
再次,保持和谐人际关系。人际关系融洽,就会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身心健康。
最后,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指衣、食、住、行、生活习惯等遵循科学,并做出合理的安排,如早睡早起、饮食得当、不嗜烟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