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技术是洛阳理工学院组建较早的学科之一,多年来在科研、教学、学科专业建设、学科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学科现有人员15人,其中教授4 人、副教授8 人、博士9人,所有人员都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近三年完成国家级项目2项,省级鉴定项目14项;承担项目项目共37项,经费274.6万元;其中包括国家级项目2个,省级项目7个,市厅级项目12个,横向项目9个,省级质量工程项目3个,入院经费共计218.6万元;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市厅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16项;取得知识产权22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5项;发表论文91篇,其中一级期刊1篇,中文核心22篇,SCI/EI/ISTP收录46篇,国外期刊16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近年来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学生在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得国家级奖项27项,省级奖项50多项。
本学科主要围绕示范性应用型大学建设,强化科研为建材行业及洛阳地方社会经济建设的服务意识,积极服务 “一带一路” 国家战略和建材行业国际产能发展战略,服务国家创新示范区和自贸区建设,对接洛阳 “565”产业体系和“9+2”工作布局。以“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建设为重点,整合资源,凝练方向,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和科研平台建设,提高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先后建成河南省建材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洛阳市服务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洛阳市农牧业智能传感网络重点实验室等省市级科研平台,洛阳理工学院-惠普软件开发与测试标准实验室、河南省实验示范教学中心物联网工程实验中心、曙光实验室等实验及科研平台,现有教学科研实验室面积2300m2,设备总值1301.19万元。在实验及研发平台方面与同级高校相比已经形成鲜明特色和优势。
在青年学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的培养选拔、培养研究生计划方面:以培养为主,引进、聘请博士为辅模式,形成以中青年为核心、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学术梯队。引进省、校级特聘教授等高层次人才1名,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21%。获得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称号2人,培养硕士研究生7人;奖励方面:获得省部级或以上教科研奖励3项;本学科力争在近五年完成国家级项目3项,省级教科项目10项;承担纵项与横项目共计30项,累计经费750万元;争取获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1个,入院经费共计30万元;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授权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25项,软件著作权30项。围绕学科方向发表代表性论文100篇,SCI/EI收录30篇,中文核心70篇。出版本学科相关专著3部。指导学生获省部级科技协作奖励20余项。主(承)办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80人次,出国进修/访学3人次。市级以上科研平台1个。与其它高校或研究院所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7人次。在产学研方面,以服务地方经济为核心,和与洛阳市政府、725研究所、洛阳热力公司、洛阳市居家养老中心等单位建立了较好的协作关系,形成了横向项目的良性发展态势,与上述单位紧密合作力争签订协议5项。在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国家及省级科学竞赛和专业知识竞赛。在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中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5-18项;在“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河南省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等竞赛中获得省级奖20-25项;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学建模竞赛获国家级和省级奖50-55项。力争用五年时间让本学科在省内同等院校中处于上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