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相中,男,中共党员,2015年毕业于洛阳理工学院环化学院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专业,现任职和田地区和田县巴格其镇人民政府四级主任科员、恰木古其村“访惠聚”驻村第一书记。
扎根基层,服务群众
2015年7月,刚踏出校门的我,脸上还未褪去稚嫩,怀着青春的梦想就踏上了前往新疆的列车。随着火车汽笛声的响起,火车慢慢启动,我开始了新一段的征途,来到了南疆,来到了和田,做了一名基层公务员,以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历练成长建设边疆。
在很多人眼里,公务员三个字意味着“安逸稳定”。毕竟在他们眼里,公务员的工作就是喝喝茶,看看报纸,拿着不上不下的工资,过着舒坦的小日子,每天按时上下班,节假日还能休假。这是别人想象中的公务员。而在祖国的边疆,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关于促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围绕一个总目标开展各项工作,尽职尽责地在做各项工作。他们把工作当生活,没有白天黑夜,没有周末节假日,工作方式是“5+2”、“白+黑”、“36524”。他们就是新疆的基层干部,而我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从踏入乡镇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始终以高标准、严要求完成工作,抱着强烈的职责意识和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学习、转变角色,努力适应、胜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的决策安排,模范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勇于下基层,扎根农村和广大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田间地头和维吾尔族同胞面对面、手拉手话家常,面对边疆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有限的工作、生活条件,不计较、不诉苦、不抱怨,始终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所学之长,为群众服务,以顽强的精神和坚韧的意志艰苦奋斗、扎根基层;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时时刻刻都以党员的条件来严格要求自己,对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
身先士卒、扛起重任
2018年8月主动申请到村参加访惠聚驻村工作,刚开始担任村扶贫专干,第一件事就是将全村187户835人贫困户家庭信息、成员基本信息、收入情况录入到全国扶贫开发系统中。每月定期进行监测收入情况,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对实施的脱贫攻坚安居房建设、水、电、路、网络、广播电视等项目施工及资金拨付进行监测;监测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入户走访情况;通过四色预警机制,对187户贫困户和14户边缘户进行监测,防止返贫致贫。
每月通过入户走访对全村所有贫困户、边缘户进行全覆盖走访,以户实际信息采集对贫困人口进行监测;及时制作村、户档案,及时研判,做到了因户因人精准帮扶、精准施策。2020年是我国向世界宣告脱贫攻坚成果的重大纪年,6月份开始,为全面做好精准脱贫工作提供精准数据支撑,组织干部对本村187户贫困户逐户进行清查摸底,填写清查摸底表格,正式开始普查工作,组织培训干部开展翻译、引导员工作。后期又围绕国务院第三方数据质量验收标准,对2014年-2020年,全村187户贫困户的数据信息进行核实校验。
2020年6月因驻村工作表现突出深得组织信任,被任命为巴格其镇人民政府四级主任科员、恰木古其村“访惠聚”驻村第一书记,不忘初心使命,牢记党的宗旨,真心真情为民服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认可,获得“访惠聚驻村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疫情防控、战斗一线
和田地处边疆地区,医疗卫生条件相比其他省区较为薄弱,因此防疫工作更加的责任重大,新冠疫情暴发,第一时间便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一线,全力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封控期间在村各小队之间穿行走访,全力做好防疫知识宣传和人员管控、视频巡查工作以及村与村之间主要道路的卡点建设等工作;切实保障了防疫工作的开展。为了保证工作的及时性,很多工作做完经常都是凌晨一两点了,有时会连续奋战好几天,对辖区所有返乡学生及走亲访友的流动人员全部分类造册进行登记管理,做到辖区流动人员情况清、底数明、不失联、不失管。
作为村第一书记每天除了带领干部帮助村民代办水、电、气等费缴纳工作,购买米面油、生活物资品,保证村民正常生活;还要对辖区隔离家庭人员沟通协调争取理解支持,一边依法依规加强管控措施。在人防、物防和技防上采取人员流动管理办法;也有在心理、生活、生产等方面体现人文关爱,使得群众也逐渐的理解了疫情防控工作的必要性。封控期间的入户走访让他感受到了群众的真情流露,也获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虽然此刻我很怀念秀美的家乡,想念远方的亲人、老师、朋友。但我既然选择来到新疆,来到和田,我一定不负母校的期望,像天山雪松、绿洲白杨、戈壁红柳、沙漠胡杨一样植根挺立于新疆大地上。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旋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建设基层,建设边疆。不断在基层历练和工作实践中锻炼自己,不断向身边的干部群众学习,提高自己服务群众的技能,让自己在基层服务中成长,把扎根边疆、奉献青春作为终生不改的志向,做一个平凡的人民勤务兵。为母校增光,为边疆添彩,在大美新疆书写别样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