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全体教师集体观看

                                                                                                                           国歌响起,大家自发起立齐唱

                                                                                                     我院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收听收看大会


      9 月 3 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受阅部队。电子信息学院积极组织师生收听收看大会直播,全院老师在学院会议室集体观看,共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学院会议室里气氛庄重而热烈,学院全体教师整齐就座。当大会正式开始,国歌奏响,大家自发起立,齐声高唱国歌,声音洪亮而激昂。在观看过程中,教师们全神贯注,认真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仔细观看阅兵仪式的每一个环节。看到整齐划一的军姿、先进的武器装备亮相,大家深受震撼,为祖国的强大感到无比自豪。

  我院的学生也通过各种方式自行收听收看了大会直播。大家被铿锵有力的合唱团歌声、集中亮相的新型兵种及新型武器所感染,深刻感受到了国家的力量和科技的进步。同学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铭记历史,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组织师生收听收看纪念大会,是电子信息学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收听收看看大会直播,全院师生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更加坚定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部分师生观感:


院党委书记  杨涛

收听收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倍感自豪,回望历史,深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为二级学院党委,我们将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伟大抗战精神的核心要义。组织各党支部、团支部通过开展集中学习、研讨交流、主题党团日等形式,引导师生畅谈感想,深化对国家安全、民族复兴时代责任的认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将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攻坚学院重点工作的力量源泉,转化为刻苦学习、矢志奋斗的实际行动,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学院力量。

院长  王波

盛世华章,阅兵扬威。观看九三阅兵后我深感振奋,更觉肩上责任重大。这场阅兵不仅展示了国威军威,更展现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雄厚底蕴。作为电子信息领域的教育工作者,我格外关注阅兵中信息化装备的表现。无人作战与智能化、网络电子战、5G军事化应用等新质新域作战力量成建制、成体系地亮相。这些装备不仅体现了我军制胜现代战争的强大能力,更展示了我国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的能力。

回顾我国建国后的阅兵历史,我们清晰地感受到国家从贫弱到强大的艰辛历程。从“万国造”到“中国造”,从“小米加步枪”到信息化作战体系,阅兵场上的变化,清晰记录了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国家迈向世界科技强国和工业强国的足迹。作为电子信息学院院长,我将带领全院教师,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加强学科建设,推进产教融合,构建智慧教学新生态。我们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电子信息类专业建设,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望远山而前行,担使命而奋发。我们将把阅兵激发的自豪感转化为立德树人的实际行动,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培养更多电子信息领域的优秀人才。让那抹鲜艳的中国红,永远在心中飘扬,在世界绽放。

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陈朝辉

今天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阅兵式,我的内心无比激动与自豪。我深刻感受到了我国国防力量的强大,这是我们国家繁荣昌盛的坚实保障。阅兵式不仅展示了我国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伟大成就,更彰显了我们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坚定决心。希望我院青年学子能从此次阅兵中汲取力量,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同时,更要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努力学习,提升自己,将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在新的时代征程中,书写属于我们的辉煌篇章。

副院长  董红政

观看气势恢宏的93阅兵,内心深受震撼与鼓舞。这场盛典不仅彰显了我们的国威军威,更集中展现了我国尖端科技与自主创新的辉煌成就。作为电子信息领域的教育工作者,我尤为关注受阅装备中蕴含的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术,这深刻启示我们,科技强军与我们的人才培养息息相关,这是教育强国、科技强国 、人才强国等国家发展战略的生动体现。我们必须勇担使命,将这份自豪感转化为前进动力,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加强电子信息关键领域的研究,为学校事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培育更多心怀家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强国梦、强军梦贡献坚实的科技与人才支撑。

通信工程系主任  吕治国

观看阅兵过程,见证国防现代化跃迁,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同时也让我强烈感受到,强国必先强军,强军必先强技。电子信息是支撑国防现代化的核心战力与和平基石。装备方阵里,雷达、通信、导航、电子对抗与信息化指控等装备密集亮相,背后是芯片、宽带通信、量子信息、人工智能与无人系统等电子信息群的体系化突破,印证 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论断。作为高校教师,我深感责任在肩,要把阅兵激发出的爱国情转化为科研与育人的行动力,聚焦 卡脖子环节,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培养既具家国情怀又有硬核本领的电子信息拔尖人才,以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国防安全与民族复兴。

电子科学系主任  郭超

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大会,心潮久久难平。当 45 个方(梯)队依次通过天安门,国产现役主战装备中那些无人智能、高超声速等新型力量首次亮相时,我深切感受到从 小米加步枪到海陆空天一体化的巨变。

参阅部队传承着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战血脉,功勋旗帜与经典乐曲交织,让伟大的反侵略精神愈发清晰。这一切成就,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更觉责任重大。唯有将这份爱国热情融入日常,深耕专业建设,培养出政治合格、技术过硬的学生,方能不负历史,让钢铁般的意志与有意识的钢铁共同守护家国安宁。

学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  赵文婷

震撼!震撼!这是我在观看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后脑海中久久回绕的声音。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这是最好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为我们思政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高校辅导员,我深刻认识到,思政教育要真正落到实处,还需依赖于日常工作中细微而具体的实践。把阅兵传递的情怀转化为思政育人的生动教材,将抗战历史融入日常思政工作,鼓励学生脚踏实地学习知识;同时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将美育与思政育人融合,组织学生创作红色作品,继续深挖红色资源。引导学生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力量,锤炼坚韧品格,厚植爱国情怀,践行时代担当。

院团委副书记  金春阳

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我深感震撼与自豪。徒步方队的铿锵步伐,仿佛让我触摸到民族精神的脉搏;新型装备列阵的国之重器,彰显着科技强国的硬核实力,更昭示着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这场阅兵不仅是军事力量的展示,更是对伟大抗战精神的传承——钢少气多钢多气盈,变的是装备迭代,不变的是中华儿女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民族气节。

作为团委副书记,我将以阅兵精神为指引,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思政工作全过程。通过主题团日、社会实践等活动,引导青年学子铭记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的深刻内涵,厚植家国情怀。同时,以阅兵中展现的纪律性、协作精神为切入点,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培养有理想、敢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先锋。让我们以青春之名立誓: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奋斗薪火,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

通信工程专业学生李婷

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看到了诸多新型武器,例如“东风-5c”以及首次亮相的“东风61”等,我深受震撼与教育。此次阅兵展现了强国强军的伟大成就,更传递了珍爱和平的坚定信念。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刻阐明了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令我更加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作为新时代青年党员,我们更应铭记历史、砥砺前行,将爱国情怀转化为学习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这场阅兵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宣誓,激励我们不忘初心、勇担使命。

电子科学专业学生翟晓雨

202593日观看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阅兵仪式,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当整齐的方队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走过天安门广场,当先进的武器装备一一亮相,我深刻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和人民军队的威武雄壮。阅兵仪式上,既有传承抗战血脉的老部队,又有展示新时代强军成果的新力量,这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也是带领我们走向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要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将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奋勇前行,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和对祖国的热爱。




                                                                               (一审:高娟、金春阳、赵文婷  二审:陈朝辉 三审: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