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日报》2025415日第05理论版报道版面


 筑牢国家安全之基 培育时代担当新人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颁布施行的第十个年头。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愈加彰显时代价值。教育领域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肩负着培根铸魂的使命,更需以国家安全教育为抓手,将“国家利益至上”的信念深植青年血脉,为筑牢国家安全防线贡献教育力量。

 一、以法治为纲,厚植国家安全教育根基

 国家安全法实施的十年,是法治精神深植教育领域的十年。教育系统始终将法治思维贯穿育人全过程,通过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法治教育体系,推动国家安全教育从政策要求转化为行动自觉。从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专项法律的配套实施,到《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全面落地,法律规范与教育实践深度融合,形成了“课堂教学+法治实践”的育人模式。各地教育机构普遍开设国家安全专题课程,将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融入教学,引导学生在法律框架下理解国家安全的内涵与外延,让“国家安全高于一切”的法治理念成为青年学子的思想共识。

 二、以育人为本,构建“大安全”教育格局

 国家安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教育领域始终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起“课程引领、文化浸润、实践强化”的育人体系。“知识传授—价值塑造—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既呼应了习近平总书记“把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要求,也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提供了实践路径。

 三、以协同为要,织密校地共治防护网

 国家安全治理需要多方协同、共建共治。教育系统与地方政府、公安机关密切联动,建立起“风险共研、隐患共查、问题共解”的协同机制。通过定期召开安全形势研判会、联合开展应急演练、共享安全数据资源,形成了“教育—治理—服务”一体化的校地合作格局。在网络安全领域,技术防护与舆情监测双管齐下,有效抵御境外势力渗透;在校园周边治理中,文化净化与法治宣传同步推进,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这种深度融合的治理模式,既体现了“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核心理念,也为构建新时代大安全格局提供了教育领域的创新样本。

 四、以青年为基,激发全民守护内生动力

 青年是国家安全的未来守护者。教育领域始终将青年作为国家安全教育的主体,通过创新载体、搭建平台,激发其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感与行动力。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立场分析国际局势,增强政治敏锐性;在科研实践中,鼓励青年投身关键领域技术攻关,以科技创新捍卫国家利益;在社会服务中,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宣讲反诈知识、参与网络文明行动,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当“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化作守护数据安全、抵制文化侵蚀的具体行动,青年一代正以知行合一的姿态,成为国家安全最坚定的捍卫者。

 十年磨一剑,丹心护国安。国家安全法实施的这十年,是全民安全意识觉醒的十年,更是教育系统铸魂育人的黄金十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继续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把国家安全教育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让“家国情怀”成为新时代青年的精神坐标。因为,今日播下的安全火种,终将燃成守护万里山河的燎原之势!


       报道链接:

  《洛阳日报》2025年4月15日第05理论版,《筑牢国家安全之基 培育时代担当新人》

   筑牢国家安全之基 培育时代担当新人 --洛阳日报--洛阳晚报--河南省第一家数字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