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记者之家 >> 采写编评 >> 正文
采写编评

“好师傅”的平凡岁月——记我校“十佳师德标兵”许元奎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04日 00:00 编辑: 点击量:

本报记者 蔡元浩 朱青梅

他接触的是电路,陪伴的是机器,他的家叫做车间。他没有学过音乐,但他谱写的乐章却是天籁。轰鸣的机床声、飞溅的火花声、铿锵的锉刀声……这些在旁人听来是刺耳的噪音,而在他的心中却成了对教师这个平凡岗位最美的赞歌。他就是我校十佳师德标兵获得者、工程训练中心教师许元奎副教授。

用汗水打造实习殿堂

金工实习基地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在这里没有三尺讲台,有的只是机器零件;在这里没有黑板粉笔,有的只是机油锉刀;在这里没有宽敞的教室,有的只是紧闭的实验室……许元奎无怨无悔地在这样的岗位上工作着,洒下了滴滴的汗水,留下了串串的足迹。

2008年,金工实习基地刚成立,条件较为简陋,学生实习过程溅起的灰尘四处飘散,严重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许元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营造良好的实习环境,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新学期按时开展实习,许元奎放弃了寒假的休息时间,留在学校加班加点改造实习基地。正值寒冬,学校暖气也已停供,许元奎的双手在干活过程中被冻得红肿,可他却从不叫苦,坚持现场跟班,一直加班到除夕,最终完成地下室1200平方米环氧地坪改造,成功地解决了地面起沙起灰的问题,保证了新学期的正常使用。当许元奎回到家里的时候,正值新年烟火璀璨绽放之时,他微微一笑,憨厚的脸庞写满了快乐,轻轻地推开家门走了进去。

2009年暑假,许元奎又一次放弃了休息的机会,留在学校进一步加强金工实习基地建设。烈日炙烤着大地,道路两旁的花草树木都像霜打的茄子无精打采,许元奎却把自己置身在密闭的实验室中,设计制作淬火油槽和回火槽、焊接制作排风设备、修硬度计、购买电炉、建立热处理实习室……在高温度的天气下,还要进行那些高温的工作,困难可想而知,而许元奎却坚持了下来。采访的时候,他笑称自己的汗水不值钱,洗衣服往往都不需要用水。

在工作中,许元奎总是这样主动承担那些又苦又累的事情,从未有过一丝抱怨。他的的同事们都说:他是一个不怕脏、不怕累,遇到难事、急事抢着干的人。有一次在快要下班的时候,一台八百吨的压力机出现罕见故障,他二话不说,主动承担压力机的维修工作。这时候,天已经黑了,在工作室闪烁的灯光下,许元奎逐次仔细地检查电机、转轴等设备,经过几个小时的检查,终于找到了压力机的故障所在。当最终维修好压力机的时候,校园里已经万籁俱寂,许元奎轻轻地锁上门,然后骑着自行车缓缓地向家驶去,他的背影在暗黄的路灯下静静地摇晃。

现在,金工实习基地静静地耸立在理工学院的西北角上,那里每年都会迎接无数的理工学子。学子们在这里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完善自我,走向成熟。采访中,不经意间看到了许元奎的工作服,蓝色的工作服上面布满了常年因为与零件、机油接触而留下的暗斑。在那一刻,我心里没有丝毫觉得衣服上的暗斑不干净的念头,有的只是对面前这位双鬓微白的老师的敬佩之情,这些暗斑见证了他在金工实习的点点滴滴,还有那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

用真情浇灌绿色新芽

在许元奎办公室外的墙壁上贴着这样的一句话:大学之所以大,是因为有大楼和大师,这是大学的基础,但大学更需要大德和大道,因为这是大学的灵魂。在与学生的相处中,许元奎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这句话,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用师德感染着学生。

在布满实验仪器、机械零件的金工实习,学生安全问题始终是重中之重。许元奎对学生的安全问题总是抱着一丝不苟的态度,时刻保持心中警钟长鸣。在金工实习时,学生们接受的第一节课不是接触那些从未见过的机器,而是许元奎一遍又一遍的安全教育。穿着军绿色实习服装的学生在机器前动手操作是金工实习最常见的画面,有些学生们笑称金工实习是绿色的海洋,学生有时会不愿意穿实习服装。面对这种情况,许元奎结合自己曾经在维修车床时,旁边机器加工飞出的铁屑把衣服烫了一个洞的危险经历来教育这些学生,强调正确着装的重要性。

许元奎的学生们很享受他们和许元奎在一起实习的时光,虽然短暂,却能够感受到那无微不至的关爱。许元奎在课堂上关注学生们的学习情况,非常乐意解答学生们疑惑,在生活中也会尽力的去帮助学生。有一次,许元奎了解到班级里面有一名学生因为家庭条件差,没钱买衣、吃饭,就自掏腰包买了一些衣服送给学生,并且为这名学生申请了勤工俭学名额,使得这名学生的生活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

金工实习的教学比在一般课堂的教学难度更大一点,在这里条件更加的艰苦,学习任务也较重,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必须亲自和这些机器零件打交道,从零开始,老师的工作压力可想而知。学生们很聪明,刚接触机器的时候是有点难,老师需要有耐心来与学生相处。许元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实习过程中,许元奎经常会对着机床给一个又一个学生讲解数小时,有时到了吃饭的时间也不知晓,学生们有时也会调皮地不告诉他们的老师。就这样,师生在知识海洋中尽情遨游。

每一个普通的生命都能振翅高飞,只要教育者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因为每一个人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这是许元奎一直坚信的信念,他相信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着闪光点。有一次,许元奎的课堂上来了一位特殊的学生,患有小儿麻痹症,只能靠拄着双拐才能行走,对于一些比较繁琐的操作显得力不从心。许元奎很快注意到了这名学生,为他找来了凳子,让他坐下来,弯着腰耐心地给他讲解金属加工的每一个过程。在与这名学生的接触中,他发现这名学生对于理论的学习很到位,思维也很敏婕,往往能够做到举一反三。最终,在许元奎的帮助下,这名学生顺利地完成了实习课程。

绿色是金工实习的主旋律,身穿绿色实习服装的学子们像新生的绿芽一样在这里汲取知识养分,茁壮成长。时光悠悠,镜月湖畔的柳树枝条绿了又黄,黄了又绿,而始终不变的就是许元奎对学生的那一片关怀之情。当学生学成归来想要报答恩师时,许元奎说:你努力奋斗,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向外界展现出色的理工学子形象,就是对我、对母校最大的回报

用坚持铸造美丽师魂

如果说学生在进入金工实习前是一块璞玉,那么在结束金工实习的历练后,这一块块璞玉已经变得晶莹剔透,就像在贝壳中培育珍珠的过程一样,而许元奎就是这一块块璞玉最好的雕琢者。在进入教师这个岗位后,尤其是在来到金工实习后,许元奎一直追求教学方法的提高,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

只告诉学生知识是什么,却不让学生搞清楚知识为什么是这样?那么学生的学习永远只是一知半解。这是采访时许元奎阐述自己教学理念时说的话。在和刚来到金工实习的学生们的接触中,许元奎敏锐地发现学生们掌握的仅仅是书本上表面的知识,很多都没有不经过自己的亲手实践,不能完全透彻的理解、吃透知识。针对这种情况,许元奎结合自己深入工厂考察调研的结果,把生产一线的实例引入教学。他说:金工实习的价值就在于让学生能够实践自己所学的知识。在教学中,他会让学生亲眼目睹金属加工的全过程,然后自己动手操作来掌握金属加工方法与手段。

许元奎多次担任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各种省市级甚至是国家级比赛。有一次假期,许元奎带领机械工程学院的学生制作无碳小车参加科技创新大赛。在比赛日期临近时,他带着学生每天熬到深夜,晚上就在地下室打地铺。每天许元奎就早早起床,简单地吃过早饭之后就又投入到无碳小车的制作。当问到他在那段时间会不会感觉到困和累时,他说:为了将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看到学生一点一点地成长,一切辛苦和劳累都消失了。

几年来,许元奎指导的学生在20118月兰州比赛中获一等奖一项和三个三等奖;在201110月焦作中南地区金工制作比赛中获一个二等、一个三等奖;在20125月郑州河南省机器人比赛中获得10个奖项;在20128月徐州中国机器人大赛更是斩获11个奖项……与此同时,许元奎也取得了无数的荣誉。2010年,参加科研项目机械工程实习消耗钢材代用材料的研究应用,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年,主持多媒体技术在工程实训中应用的研究获省教育厅信息技术应用三等奖;2013年,工程实训内容模块化的研究与应用获河南省教育厅信息技术应用成果三等奖……

越是平凡的岗位,你越是爱的深切。电路,机器,车间,漆夜苍茫星衔天。不是不爱干净,不是不想回家,你把学生的实习看得比天大,这牵挂,实在放心不下。这是许元奎荣获我校十佳师德标兵称号时的颁奖词。在平凡的岗位上,许元奎不辞辛劳,甘于平淡,用行动说话、用实践育人、用认真教学、用责任上课,学生们一声好师傅就是对他最好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