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 返回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示范校建设专题网>>他山之石>>正文

合肥学院建设应用型大学的探索实践

更新时间:2019年01月25日 16:08点击次数:字号:T|T
近年来,合肥学院持续探索“新型应用型大学”建设,被誉为地方同类高校第一方阵的“排头兵”,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应用型高校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建设“新型应用型大学”方面,合肥学院有哪些先进经验和做法?
日前,新华网专访了安徽省人大代表、合肥学院党委书记蔡敬民。
精彩观点
新华网

前不久,合肥学院‘新建-新兴-新型:突破同质同构 推进八个转变 建设应用型大学的探索实践’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这也是继2009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之后,合肥学院连续三届获得该奖项。合肥学院在探索‘新型应用型大学’建设方面,有哪些先进经验和做法?

蔡敬民

在明确应用型办学定位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充实这个定位内涵,不断实践和创新应用型高等教育建设的理论。

在明确应用型办学定位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充实这个定位内涵,不断实践和创新应用型高等教育建设的理论。
早在2003年,合肥学院在创办之初就率先提出“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并进行了深入的探索。2009年,我们的“借鉴德国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创新与实践”项目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此后几年,我们根据国际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将应用型高等教育的理念由传统的以输入为导向转变为以输出为导向,根据业界对学生能力素质的要求反向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改革,“突破学科定势打造模块化课程重构能力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这一项目在2014年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近几年,应用型高等教育的理念被教育界认可并推广,国内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已经进入了转型升级的阶段。合肥学院结合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中国国情,提出了关于如何建设一个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八个转变理念:办学定位向“应用型”转变、专业结构向“需求导向”转变、培养模式向“产教深度融合”转变、课程体系向“能力导向”转变、教学过程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师资队伍向“双能型”转变、资源保障向“两个开放”转变、质量评价向“两满意”进行转变。

  这八个转变对建设应用型大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新建-新兴-新型:突破同质同构推进八个转变建设应用型大学的探索实践”这个项目也取得非常好的成绩,于2018年再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在明确应用型办学定位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充实这个定位内涵,不断实践和创新应用型高等教育建设的理论,这就是合肥学院过去十几年所做的工作。
新华网

合肥学院被誉为地方同类高校第一方阵的‘排头兵’,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应用型高校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您如何看待‘应用型高校’下一步的发展?

蔡敬民

不仅要继续完善理念创新,克服地方本科不同阶段同质同构发展的倾向,更需要构建‘全过程、一体化’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不仅要继续完善理念创新,克服地方本科不同阶段同质同构发展的倾向,更需要构建‘全过程、一体化’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高校”的下一步发展不仅要继续完善理念创新,克服地方本科不同阶段同质同构发展的倾向,更需要构建“全过程、一体化”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关键要将产教融合“融”在人才培养每个环节,打造具有产学研合作能力教师队伍,探索不同类型高校产教融合有不同特征、路径、方法。要建立质量标准,适应并对接高等教育“两需求”“两满意”质量观。即人才培养满足“人的发展需求”和“社会需求”, 质量评价实现“学生满意”和“社会满意”。

  如何建设成为一流的应用型大学也是合肥学院下一步的发展目标。从我们学校来说,需要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借鉴国际先进的办学理念,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也要适应经济结构调整以后新的人才需求,进一步改革现有的做法,不断升华人才培养模式,充实应用型高校的内涵。

  从全国范围来看,我觉得国内的高校要进一步明确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质量评价体系到资源保障体系进行系统化建设。我希望全国的兄弟院校都能够为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共同去探索和实践。
新华网

合肥学院下一步将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在服务合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蔡敬民

我们将高举应用型大学的旗帜,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服务地方为己任,跑好改革再出发的‘接力跑’。

我们将高举应用型大学的旗帜,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服务地方为己任,跑好改革再出发的‘接力跑’。
一个高水平的应用型大学,一定是和地方的创新发展结合在一起的,能够提高当地产品和经济发展的质量,对地方的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同时还应该对地方的文化传承发挥更好的作用。

  合肥学院自建校以来,就明确把学校定位在合肥市“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科技创新和服务基地、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基地”上。学校现有的55个本科专业中,90%以上的专业与合肥市的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密切匹配。目前,我们近70%的毕业生在合肥就业。建校以来,我们已为合肥市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数万名各类优秀人才。

  同时,学校还与中外企业、政府合作建立了包括两个院士工作站在内的41个高水平产学研合作平台,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共建“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淮军与刘铭传研究中心”等一批平台,聚焦区域文化研究与传承。

  下一步,合肥学院将具体做好两件事情。一个是以“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建设为主线来提升学院的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以国际合作优势,推动地方政府与国外城市、企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合作,推动区域开放发展。

  另一个是在学校创建“合肥大学”的过程中进一步打造高水平产学研合作平台,开展服务地方的应用型科学研究,传承弘扬地方文化,进一步提高对地方的贡献度。

  我们将高举应用型大学的旗帜,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服务地方为己任,跑好改革再出发的“接力跑”。
一步提高对地方的贡献度。

  我们将高举应用型大学的旗帜,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服务地方为己任,跑好改革再出发的“接力跑”。

(编辑:)